•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以人民為“芯” 鑄造數字時代的安全密鑰

2018-09-20 17:23:00
來源:江西網路廣播電視臺
字號

  又是一年網路安全宣傳周,又是一次網路安全老話新談的盛會。日前,隨著2018年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在成都啟幕,校園日、電信日、法治日、金融日、青少年日、個人資訊保護日等相關主題日活動相繼在各地啟動,一場有關網路安全的全民科普正在全國火熱進行。

  權威統計顯示,截至今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突破8億,手機網民規模達7.88億。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我國網民數量激增的同時,近年來我國網路安全領域得到了長足發展,從中國網際網路安全法的發佈和實施,到以數字經濟和人工智慧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和資訊技術應用的高速發展,從吃瓜群眾安全意識的逐步提升,到專業人才隊伍的壯大,開拓與深耕、發展與規範,正在逐步推進中國從網際網路大國向網際網路強國邁向深入。

  但在我們共睹共用網際網路發展繁榮和帶來便利的同時,我們身處的數字化社會依然是一個風險無處不在的叢林,捍衛網路安全我們面臨的壓力仍有不小,遇見的挑戰依然巨大。因此每年9月舉全國之力開展網路安全宣傳周,就是一個契機,一份示範和一種導向,旨在捏指成拳,凝聚共識,更大範圍的吹響人人心中的“安全號”。

  為人民不忘初心,靠人民繼續前進。自第一屆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活動開展以來,從網路安全與責任,到網路安全與文明,再到網路安全與人民,“網路安全為人民,網路安全靠人民”被第三次定義為網路安全宣傳周的主題。由此可見,“為人民”與“靠人民”始終是中國網路安全觀的根本遵循,也是網路安全觀中國實踐將安全性和人民性相結合的科學論述。“為人民”不忘初心,構築網路安全的銅墻鐵壁,讓人民群眾在資訊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是國家網路安全工作的出發點,也是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所在。“靠人民”繼續前進,聚合人民群體的洪荒之力,撬動“第五空間”的安全支點,使便利與安全、自由與秩序成為生活的常態。

  網路安全始於心,安全網路踐于行。無網路、不生活,網際網路已然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由此衍生的諸如病毒風暴、資訊詐騙、網路犯罪等一系列“隱秘威脅”令人們為之“步步驚心”。因此,網路安全始於心更要踐于行。比如對於網民低齡化和老齡化群體,有必要在中小學校和街道社區全面普及網路安全和“數字素養”的教育,有效破除網路安全知識數字鴻溝這道“墻”,為童叟婦孺建好網路安全閘。對於普通的網民來説,防身護體的“金鐘罩”和“鐵布衫”還要靠自己來修為,比如注重自身的e言e行,自覺抵制網路暴力、色情低俗有害資訊,自覺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用e點e滴編織網路的安全甲胄。

  人才技術做後盾,網路安全更牢靠。日明月朗的網路安全空間,關鍵在人、關鍵靠人。築牢網路安全堤壩,離不開8億“中國好網民”,更離不開專業性核心人才。網路空間安全學科在高校的次第開設,連年對網路安全人才的禮遇褒獎,都向人們傳遞了一個鮮明的價值信號:佔據人才高地、構建人才梯隊,網路世界才會歸於理性與秩序。因此,讓網際網路技術趨利避害,真正成為時代賦予我們的“阿里巴巴寶庫”,依然需要技術提升和人才培養並舉,需要外在柵欄與內在防禦同建,加強資訊基礎設施網路安全防護,加強網路平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防禦能力和威懾能力的建設,真正讓網路安全在“第五空間”實現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

  網路安全,牽一髮而動全身。只有讓根更深的扎向人民,養料更多的來自人民,網際網路時代的安全密鑰自將佔領網路安全高地,將風險拒之門外,成為守護網際網路便民、惠民、利民的“利器”,更好地造福國家和人民。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