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從晶片到藥片:切“片”看浦東 “片片”都精彩

2018-09-18 10:08: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上海9月17日電 題:從晶片到藥片:切“片”看浦東 “片片”都精彩

  新華社記者何欣榮

  從一片農田起步,浦東開發開放28年,不但建成了高樓林立的外向型、多功能城區,還形成了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戰略性新興産業為引領、先進製造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産業體系。其中,尤以晶片、藥片和影片為代表,引領著相關産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晶片:搶佔技術制高點

  位於上海浦東新區康橋工業園南區的華力整合電路製造有限公司(華虹六廠),是上海投資最大的整合電路産業項目,總投資387億元人民幣。記者近日走訪這裡時看到,廠房內乾淨整潔,光刻機等關鍵設備正在安裝調試,預計在年底前完成生産線串線並實現試流片。

  “華虹六廠重點服務國內設計企業先進晶片的製造,並滿足部分事關國家資訊安全的重點晶片製造需求。”華虹集團總工程師趙宇航説。

  晶片製造,是晶片産業鏈的核心環節,佔整個産業鏈投資的60%以上。在上海浦東,雲集著中芯國際、華虹集團、華大半導體等一批國內晶片製造龍頭企業,産品覆蓋行動通訊、工業控制、汽車和電力等多個領域。

  上海市整合電路行業協會發佈的報告顯示,以浦東的張江和臨港為重點區域,2017年上海整合電路産業實現銷售收入1180億元,同比增長12.2%,連續4年實現兩位數增長。目前,浦東已形成集晶片設計、製造和封裝測試于一體的完整産業鏈。

  晶片産業的發展不僅看規模,還要看製造工藝。比如製程線寬,線寬越小,單位面積晶片內整合的電晶體數量越多,晶片性能越強大。

  最新發佈的財報中,中芯國際表示,在14奈米技術開發上取得了重大進展,目前已進入客戶導入生産階段。隨著14奈米晶片未來量産,我國晶片製造業將進一步拉近與國際晶片大廠的距離。

  藥片:自主創新藥研製步入“收穫季”

  今年7月,由中國海洋大學、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等聯合研發的治療阿爾茨海默症新藥“甘露寡糖二酸”順利完成臨床3期試驗;今年9月初,和記黃埔醫藥研製的抗癌新藥“喹替尼”膠囊獲批上市;同樣在9月初,微創醫療器械集團自主研製的“火鷹”心臟支架臨床試驗成果,登上國際醫學權威刊物《柳葉刀》雜誌……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和記黃埔醫藥和微創醫療器械集團,都位於浦東的張江藥谷。一個又一個重磅成果的涌現,標誌著張江藥谷的自主創新藥研製已經步入“收穫季”。

  新藥研製素來以週期長、投資大、風險高著稱,在國際上有著“雙十”(10年時間、10億美元)的説法。作為國家級生物醫藥産業基地,張江藥谷經過10餘年培育,已成為國産創新藥的高地。

  以2017年為例,全國範圍共有85個1類新藥獲批臨床,其中張江佔31個,比例超過1/3。張江生物醫藥基地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樓琦説,目前張江的生物醫藥研發已全面覆蓋腫瘤免疫治療、細胞/基因治療、下一代基因測序等前瞻性領域。

  良好的創新生態,為張江的新藥研製奠定了基礎。和記黃埔醫藥首席科學官蘇慰國回憶説,11年前,他從美國回國創業,在張江一間咖啡館與同事聊天時,忽然來了靈感。因為要出差,就找來一張餐巾紙,在上面畫了一個化學式結構後匆匆離開。這便是今日獲批的“喹替尼”原型。

  從科學家的靈感變成治病救人的抗癌新藥,其間還有諸多難關要攻克:企業初創時,買不起動輒數百萬元的研發儀器,張江獨創性地建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新藥研發出來了,自建生産廠房又是一筆龐大的開支。張江在全國率先開展生物醫藥代工試點,幫助創新企業完成産業化的“最後一公里”。

  “讓科學家背著書包來創業”“只要你有想法,張江藥谷就能把它變為現實”——這些響亮的口號,孕育著中國生物醫藥創新的希望。

  影片:用IP撬動大文創産業

  今年8月,國內最大的網路文學企業——閱文集團發佈一則公告,收購國內影視龍頭企業新麗傳媒,吸引了整個影視圈的關注。

  總部位於浦東的閱文集團,旗下擁有QQ閱讀、起點中文網等多個網路原創與閱讀平臺,是《盜墓筆記》《瑯琊榜》《全職高手》等一系列大IP(智慧財産權)的擁有者和運營方。依託網路文學,把IP資源轉化為影視、遊戲和動漫産品,是整個文創産業的發展趨勢。

  “網路文學是重要的IP源頭之一。閱文的目標是通過IP的長效化運營,打造‘中國的漫威’,讓中國的文創産業在世界舞臺上綻放光彩。”閱文集團創始人吳文輝表示。

  吳文輝説,真正優秀的影視製作團隊在國內是稀缺的。“包括影視在內,中國的文創産業未來會高速增長,短期的價格不是關鍵因素。”

  閱文是一個縮影。近年來浦東大力支援影視産業發展,並將此作為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的重要內容。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管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李貴榮表示,度假區目前已設立每年1億元的影視産業專項資金,主要用於集聚一批影視後期製作和宣發類的品牌企業,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産業高峰。

  統計顯示,包括影視在內,2017年浦東文創産業規模首次超越1000億元大關,增速達到近20%。“要通過各種努力,最終在浦東形成‘帶著IP來、帶著作品走’的影視産業格局。”浦東新區文廣局局長黃瑋表示。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