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合肥:“創新高地”是這樣煉成的

2018-09-15 11:30: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40年迎著改革開放大潮激流勇進,40年不斷創新體制機制瞄準世界前沿做強基礎研究,如今的合肥,一批國家實驗室及大科學裝置全面啟動,一批重大前沿及産業創新平臺加快建設。去年1月,繼上海之後,合肥獲批成為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我們現在是‘大湖名城、創新高地’。”安徽省合肥市政府工作人員王立群説起合肥的創新故事,滿滿的自豪。

  目光長遠:

  執著做強基礎研究

  今日之“高地”,源於當年之遠見。對考證明確的基礎研究,合肥悶頭一幹幾十年。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中科大、中國電科第38研究所、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一批科研院所相繼搬遷或落戶合肥。王立群回憶,這些科研院所做的絕大部分是基礎性研究,幾年甚至十幾年,可能都不會給當地帶來效益。但合肥市給錢、批地,優先給科研人員供應“糧票”,政府勒緊褲腰帶,首先保障來肥科學家的科研和生活環境。

  “基礎研究”的威力幾十年後漸漸釋放。

  走進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眼前矗立著一個大鍋爐,這就是國家大科學裝置“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研究員王俊峰介紹,鍋爐裏有一塊價值連城的混合磁體,中心磁場強度能達到43萬高斯,相當於地球磁場的80萬倍,在全世界僅次於美國的45萬高斯。

  強磁場有啥用?王俊峰坦言,磁場再強都不是直接的成果産出,但這項重要的基礎研究意義非凡,“如果沒有不斷刷新極端強度條件的強磁場,很多新的科學現象就觀察不到。”

  “有了強磁場,不遠的將來可能就會出現新的核磁共振技術、新的産業材料、新的腫瘤藥物等。”王俊峰説,比如磁共振成像,現有三甲醫院磁共振檢查的磁場強度約3萬高斯,能看到約1毫米大小的腫瘤,而在中心9.4萬高斯磁場強度的觀察下,能觀察到千分之一毫米大小的腫瘤,且成像更清晰,解析度更高。

  截至目前,合肥為保障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已投入53.5億元,今年又設立30億元專項資金,用於支援包括大科學裝置在內的科研項目建設。

  院地合作:

  幫助成果産業化

  缺少資金,不懂市場,加上科研考評論文、專利等導向,以往,即便大裝置裏能淘出大把成果,哪個科學家願分出精力去冒著市場風險搞産業化?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研究人員陳永華敢於嘗試。他曾參與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和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兩項國際大科學工程項目,手裏攥著超導等高端技術。他想把這些技術應用於有巨大市場需求的超導質子治療系統的國産化。

  “與傳統放療相比,超導質子治療具有精確度高、副作用小等特點,治療癌症腫瘤五年記憶體活率可達80%,但因核心技術在別人手裏,我們過去只能受制於人。”陳永華舉例説,多年前上海購進一台國外的超導質子治療設備,患者要排隊一到兩年,一個療程花近30萬元。

  如今,陳永華及其團隊研製的國産質子治療設備已進入聯調聯試階段,預計明年可投産。設備實現量産後,癌症治療費能降低到一個療程10萬元以下。合肥市與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已于2015年合作共建離子醫學中心,合肥市出錢出地、對接市場,佔股70%,研究院出人出技術,佔股30%。

  對需求緊迫的産業化項目,合肥市通過項目篩選入庫的形式,開展與中科院駐皖機構等大院大所合作,促進成果落地,加大産學研融合,也幫助科學家補足資金、市場對接等短板。目前,中科院合肥技術創新院等産業創新轉化平臺加快建設,一批高精尖成果正“裂變”為接地氣的産業。

  此外,合肥還出臺政策鼓勵科學家創業。如天使投資基金管理辦法,支援高層次人才團隊創辦科技企業,給予大力度的基金投資,投資允許30%的容錯率,容錯率範圍內的正常投資虧損按盡職免責原則處理。2016年,中國電科第38研究所研究員武帥團隊憑藉太赫茲核心技術創業,天使投資基金出資500萬元支援。目前合肥已累計投入天使投資基金4.94億元,審批投放項目60個,投資金額3.03億元。

  養人環境:

  奉行更開放人才觀

  搞科研,人才是關鍵。合肥更看重“養人”。

  養人,要有寬鬆的科研環境。今年1月,合肥又爭取到一國字號項目——“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國家大科學裝置,為保證項目落地運作,合肥專門成立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建設有限公司。

  “公司的任務就是給科學家跑腿。”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曾治國説。過去,一個大科學裝置從立項到開工,項目用地、規劃建設,科學家樣樣都要操心,大量時間耗費在填表蓋章、報審批上。如今,科學家只管專心做科研,公司專人跑程式。“這個項目年底前可完成用地、配套等審批工作,保證開工建設,比以往至少縮短一半時間。”曾治國説。

  養人,更要有開放的人才觀。“地方的教育部直屬高校、中科院駐地方科研機構招攬高端人才,合肥舍得給編制大投入。”合肥市人才辦副主任謝超説。

  合肥出臺政策,凡在肥企事業單位培養國家級高層次人才專家,市財政給予專項配套資助;創新編制崗位管理,支援科學中心用人單位設立特設崗位和流動崗位柔性引進人才,不受崗位總量、最高等級和結構比例限制。

  “投入不小,會不會是給其他地方做項目?”謝超坦言,給別地做嫁衣或許難免,但更要看整體效益:科學沒有地域,尤其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後,合肥要在相關科研領域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並帶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這就需要有更開放的人才觀。

  截至目前,合肥已集聚兩院院士108人,專業技術人才86萬人,各類人才總量達173.3萬人。

  原標題:合肥:“創新高地”是這樣煉成的(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

[責任編輯:楊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