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遊客素質堪憂,景區頻遭破壞 保護景區自然遺産呼喚法律“長牙”

2018-09-09 11:01:00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破壞自然景觀的行為屢禁不止,被追究刑事責任的個案卻並不多——

  保護景區自然遺産呼喚法律“長牙”

  近日,四川省樂至縣李某等4人踩踏甘肅省張掖市七彩丹霞景區彩色山體,並在“抖音”發佈相關視頻,引發社會關注。9月6日甘肅省張掖市檢察機關已介入該事件。長期以來,隨著我國的旅遊業迅速發展,旅遊過程中游客一些不文明現象大量存在,甚至有些行為已經構成了對自然、人文景觀不可逆的破壞。但實際中諸多類似的惡劣行徑,卻鮮有受到刑事追究。

  對於遊客破壞自然與人文遺産的行為,目前的相關責罰是否太輕,成了一個公眾熱議的話題。

  遊客素質堪憂,景區頻遭破壞

  七彩丹霞是“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是屬於全人類寶貴的自然遺産。然而,這一大自然上億年演化才造就的美景,竟然遭到遊客的野蠻破壞。

  近日,兩名偷偷潛入的遊客來到甘肅省張掖市七彩丹霞風景區特級保護區,直接在丹霞地貌上踩踏揚灰,還發視頻炫耀稱“很爽”。而資料顯示,丹霞地貌上的一個腳印就需要60年恢復期。兩人看似很平常的踢踩動作,對於脆弱的丹霞地貌而言,是難以挽回的傷害。當警方介入調查後,兩人已到公安機關自首。

  在國內,類似七彩丹霞遭遇破壞的景區還有很多。2017年端午節期間,一名遊客因懷疑貴州龍洞景區景物是人工做成,竟然用腳踢的方式,將一根生長了上億年的小石鐘乳踢斷,不料被監控全程記錄,引起輿論譁然。318國道川藏段從成都直通拉薩,沿途風景優美,被譽為“最美天路”。然而令人寒心的是,在318國道卡子拉山觀景臺,垃圾遍地,卡子拉山成了“垃圾山”,遊客的生活垃圾,飲料瓶、零食包裝、速食麵盒塞滿了觀景臺。

  遭殃的還有各地景區內的公共設施,有人以破壞公共設施取樂。採摘花果和踩踏花草、損壞公共設施已成為國內公園、人文景觀等開放式景區主要的硬傷。這些行為讓景區遭受了不小的損失。貴州一名景區管理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景區一年的維護費用在3000多萬元,主要用於景區內設施、建築的維修和道路的維護、建築的修復等,這些費用裏,不少是為遊客不文明行為買單的。

  就在張掖市七彩丹霞“踩踏事件”發生後幾天,又有幾名遊客在甘肅文縣天池景區內戲水游泳併發抖音炫耀,再次引爆了當地輿論。

  相關責罰“太輕”

  這起轟動全國的破壞丹霞地貌行為,是有意為之,明知丹霞地貌恢復期長,還變本加厲。在踩踏揚灰的視頻裏,錄視頻的男子甚至一邊踢起岩體表面的沙土,一邊嘴裏説:“我破壞了六千年的原始地貌”。

  記者了解到,《甘肅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明確要求,“具有重大科學研究或者觀賞價值的岩溶、丹霞、峰林等特殊地質景觀,應當予以保護”。環境保護法則規定,“公民應當遵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配合實施環境保護措施”。按照國務院頒布的《風景名勝區條例》,在景區進行破壞生態和景觀的活動,可以處以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處10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面對頻繁的破壞,然而記者發現,責罰卻明顯“太松”,對於破壞景區的刑事追責,更形同虛設。貴州男子踢掉鐘乳石,最終景區對這名遊客僅處以了500元的罰款,行政拘留10日。在甘肅文縣天池景區內游泳的遊客,僅作出書面道歉和保證。

  景區也有自己的難處。貴陽市附近的一名濕地公園管理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濕地公園直線長10多公里,公園裏每天有60個保安24小時巡邏,但由於景區面積過大,戰線太長,保安人員顧此失彼,一些惡意破壞公共設施的行為很容易逃脫監管,保安也很少能當場抓住惡意破壞公共設施的現行。

  據了解,對於一些當場被抓住現行的惡意破壞公共設施的行為,保安人員對其最重的處罰就是將破壞者送到當地派出所。

  刑事罪責不能“玩虛的”

  《風景名勝區條例(2016修訂)》第四十四條明文規定:違反本條例的規定,在景物、設施上刻劃、涂污或者在風景名勝區內亂扔垃圾的,由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責令恢復原狀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處50元的罰款;刻劃、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損壞國家保護的文物、名勝古跡的,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故意損毀名勝古跡罪早已寫入刑法,理論上,無論是造成國家保護的名勝古跡嚴重損壞,還是造成惡劣影響的以及抗拒他人制止的,都已達到入罪的門檻。但實際中那麼多破壞景區的惡劣行徑,卻鮮有被追究刑事追究責任的個例。

  對此,有社會學專家指出,旅遊文明是一項系統工程,僅僅靠遊客個人的“文明出遊”並不能造就文明氣象,還需要景區和政府各相關部門的監督,每一環都不能掉鏈。國家應當鼓勵各地結合各自實際,先行先試,出臺具備足夠震懾力的懲罰性規定,並建立完善高效的運作機制。此外,如對類似“踩踏七彩丹霞岩體”的不文明遊客,按照《國家旅遊局關於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列入旅遊黑名單,啟動聯動懲戒機制,限制向其提供旅遊服務。值得注意的是,網路傳播平臺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向任何形式的網路“炫醜”説不。將故意逃票、惡意踩踏等不文明行徑上傳網路炫耀,不可避免會給其他網友、遊人帶來反面示範的作用,教唆違規的負面導向不容低估,網路平臺有責任加強審查把關,拒絕上線、及時遮罩,並將相關資訊通報景區或警方做出進一步處理,努力把網路“炫醜”“炫惡”可能滋生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

  近日,貴州省公佈施《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産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嚴懲破壞世界自然遺産景觀的行為,違者,由自然遺産保護管理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恢復原狀,修復生態,並依法對個人處3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對單位處5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款。(記者 李 豐)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