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尹才華:“我的人生翻開了新的一頁”

2018-09-09 09:56: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見到尹才華時,他正站在校門口迎接新生。“開學第一天,我得站在這裡迎接學生。因為這裡需要我,我的人生價值在邊疆的講臺上能更好體現。我的人生翻開了新的一頁。”

  這位放棄內地優越的工作生活條件,舉家落戶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五師八十八團學校的老師,用這句話表明自己堅定的態度。

  因為援疆而愛上新疆

  2012年2月28日,來自湖北省潛江市的援疆教師尹才華,第一次踏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五師八十八團的援疆之旅。很多人沒有想到,因為這次援疆,尹才華深深愛上了新疆。

  學校校長張家保回憶説:“當時我們兵團正在進行軍訓,尹老師一行人剛到這裡,還沒有適應環境,我們就勸説他可以不用參加軍訓,但尹老師説:‘我既然來援疆,就是兵團的一員,就是一個兵。’他執意堅持,我們就同意了他的要求。由於他之前沒有軍訓基礎,別人兩小時完成的動作他要訓練6小時,休息期間他還與教官交流。10天后全團會操表演時,我們學校獲得了第一名。那時我就從尹老師身上感受到了他堅忍不拔的精神。”

  對這件事,尹才華説:“長這麼大,我是第一次參加軍訓,第一次住集體宿舍,第一次接觸軍人的生活,我也當過兵了,以後每年我都要參加兵團的軍訓。從那時起,我覺得自己骨子裏有了兵團的因子,身體開始流淌兵團的血液。”

  尹才華的援疆支教時間是半年,半年支教期滿後,在學生和同事們的挽留下,他毅然選擇了再援疆3年。3年過後,他決定舉家遷到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五師八十八團學校,留在新疆。

  尹才華之所以作出這樣一個很多人看來不能理解的決定,源於他在支教中對當地學生産生的愛,以及邊疆教育對教師的尊重和對人才的渴望。“孩子們聽課很認真,我能從他們的眼神裏看到學習知識的渴望。”尹才華説。在課堂上,尹才華總是以故事和表演的方式講解知識點,讓孩子們喜歡聽,而且聽得明白。

  得尼拜爾是八十八團學校的一名學生。在尹才華的印象中,她熱愛唱歌,活潑開朗。但當尹才華深入了解後才發現,她家庭生活比較困難,父母在山上放牧一去就是大半年,她只能和弟弟相互照顧。這讓尹才華欽佩不已,他決定與她們一家結為親戚。

  “我到今天還記得有一次去她家的情景。當時我和得尼拜爾騎著馬去山上看她放羊的父親,我提議得尼拜爾唱支歌,她欣然同意,但唱著唱著她便掉了眼淚,當時我大吃一驚,追問:‘你怎麼哭了?’她説:‘我想到父母親真的太辛苦了。’這句話讓我看到了她對父母的愛以及一顆難得的上進心。”尹才華回憶説。

  “説實話,得尼拜爾的學習基礎不太好,語文一直在及格線上徘徊,但如果綜合起來看,她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學生。她生活在貧苦孤獨中,仍然保持樂觀向上,仍然努力學習,這很難得。所以我對她説:‘你唱歌的時候就好好唱,學習的時候要好好學。你知道你父母辛苦,就要努力讓父母將來生活得更好。’我對她嚴格要求,多鼓勵,她的成績有了比較明顯的提升,期末考試語文考了80多分。當她跑過來問成績時,我毫不吝惜誇獎鼓勵之詞。”尹才華笑著説。

  這裡更需要我

  3年援疆任務結束時,學生們自發給尹才華送行,一個一個地抱住他,捨不得他離開。尹才華被學生們的愛深深打動了,他盡力克制著自己的情緒,但眼淚還是奪眶而出。“那一刻,我心裏涌上一個念頭:調到這裡工作。”尹才華説。

  深思熟慮後,尹才華把想法告訴了家人。尹才華的妻子劉尚姣告訴記者:“最初堅決不同意,但看到他很執著,這裡又熱切渴望他留下,我最後還是同意了他的選擇。”

  “到邊疆支教後,我才真正理解邊疆各族群眾對優質教育的渴望,我一定要留下來,這裡更需要我。”尹才華説,“我要留在條件最艱苦的地方、留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一直幹到老。”

  2015年9月2日,44歲的尹才華懷著對家鄉的眷念和不捨,攜妻帶子舉家遷往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五師八十八團。邊疆講臺自此成了他人生的第二故鄉,尹才華在心裏堅定了一個信念:一定要盡己所能,把邊疆的孩子教育好、培養好,讓他們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三尺講臺展風采,終生援疆獻青春。”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五師八十八團團長李奎如此評價尹才華,“從富饒的江漢平原到祖國邊境一線貧困團場工作,本身就值得欽佩,尹才華的事跡也為團場爭取人才、留住人才增強了信心,開拓了思路。”

  在尹才華榜樣力量的感召下,湖北援疆教師劉志宇希望,繼續在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實驗中學任教。他説:“尹老師的事跡使我明白,邊疆更需要我,更能實現人生價值。”

  馬靜是尹才華在八十八團學校帶的“徒弟”。她説,尹老師一家半年時間都擠在12平方米的宿舍裏,但他沒有絲毫怨言。看到相關報道後,才知道他的生活原來有諸多不容易,作為當地老師,更應該做好本職工作,每一堂課都不敢懈怠。

  湖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揮部總指揮馮偉説,尹才華是通過援疆調入新疆工作的湖北第一人、兵團第一人。他辭掉湖北的工作,丟掉援疆老師的身份,舉家落戶八十八團,説明他愛上了邊疆教育事業,把自己當作紮根邊疆的兵團人。

  八十八團黨委常委、紀委書記吳濤説:“尹才華老師的舉動,搭起了兵團與內地人才交流平臺,他的精神鼓舞和帶動了一批志願者支援我們團。今年潛江又來了兩名援疆教師和兩名援疆醫生,他們都是聽説了尹才華老師的事跡,慕名而來。”

  “想不到我的選擇引來這麼多人的關注,我很幸運,也很受感動。”尹才華説,“這裡的學生需要我,我也能發揮更大的人生價值。最重要的是兵團人的奉獻精神鼓舞了我,促使我下定決心留在這裡,用最大的努力創新學校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幫助每一個學生實現夢想,爭取更大突破。”(記者 王瑟)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