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學為人師”報家國 “行為世范”訴情懷

2018-09-08 11:29:00
來源:光明網
字號

  作者:謝偉鋒

  金秋九月,放眼望去,皆是碩果纍纍的景象。在這個美好的季節裏,我們將迎來第三十四個教師節。

  從古至今,讓文明薪火得以延續,讓價值理念得以遠播,人類千百年來的進步,無不昭示出教師這個職業的厥功至偉。教師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央美術學院周令釗等幾位老教授回信,信中説到:“耄耋之年,你們初心不改,依然心繫祖國接班人培養,特別是周令釗等同志年近百歲仍然對美育工作、美術事業發展不懈追求,殷殷之情令我十分感動。我謹向你們表示誠摯的問候。”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沿著時光軸往前追溯,可以清晰看見,從啟蒙眾人到傳授新知,再到教育救國,教師總是挺立在時代潮頭之上。近代,有説出“教育是立國的根本”的陶行知,有被毛澤東尊稱為老師的大教育家徐特立,有隨著國運顛簸卻“無問西東”的西南聯大教授們……在風雲激蕩的歷史背景之下,他們用一份飽含家國情懷的赤子之心,閃耀出彪炳青史的強國之光——“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師者們為中華民族日後的偉大復興保存了最為珍貴的火種與命脈,這份不世之功,後人無法遺忘。

  如今,光陰荏苒之下,時間走進了新時代的歲月靜好,而師者初心不改,依然賡續著那份家國情懷。他們為無數青年的夢想搭建橋梁,為祖國的繁榮發展構築砥柱。且看——

  60年黨齡、70年教齡的崔崑院士,在華中科技大學任教時被稱為千錘百煉的特殊鋼,勤奮與報國是他對自己一生的概括。

  畢生都在追求馬克思主義真理之光的東北師範大學原副校長鄭德榮,這位紅色教育家在病重期間,依然在和自己的學生討論學術論文修改意見。

  本該含飴弄孫的高齡,卻在南開大學的三尺講臺之上,繼續傳承中華古典詩詞教育事業,她是被尊稱為“先生”的葉嘉瑩。

  ……

  師者們啟人心智,培德鑄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往大處看,此時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時期,師者們不僅涵養出國家人文進步的精神財富,更輸出了無數參與國家發展事業的建設者。教師們身上所秉承的家國情懷,璀璨著一個民族的星空,更指引了一個國家的未來。

  如今,情懷是一個熱詞,但與之有關的一切,無不是有著時代的鮮明注腳。如果説“舍生取義,殺身成仁”是革命者的家國情懷,“兼濟天下,心繫蒼生”是改革者的家國情懷,那“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必定是教育者的家國情懷。這八個字所詮釋的德厚流光、高情遠致,是所有教師都孜孜以求的準則和境界。

  當然,教師們的奉獻無需被刻意拔高,立功與隱逸之間也並不存在鮮明的界限。之前,人民日報官微把目光對準了江西贛州河田小學語文老師舒小珍的備課本,原因很簡單,就是備課本上字跡端莊秀麗,無一塗改。舒老師説,希望能夠影響到學生,讓他們也用心對待一切。“踏實認真是一種人生態度”,舒老師給孩子們上了生動的一課,情懷見於細微,影響卻是甚遠,孩子從中汲取的精神養分,足以涵蓋大半人生。這份滋養,亦是“一枝一葉總關情”。

  “學為人師”報家國,“行為世范”訴情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承擔著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任。”灌溉美麗的心靈之花,扶植向上的品格之樹,養育豐碩的學識之果,教師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在教師節之際,祝願他們“滿園桃李”,更致敬他們的“初心未磨”。(謝偉鋒)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