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非洲多國領導人在人民日報發聲:推動中非合作 朝著更高水準邁進

2018-09-04 12:03: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 人民日報 》( 2018年09月04日 05 版)

  讀《擺脫貧困》一書很受啟發

  多哥總統 福 雷

  非中關係的基石是平等協商、合作共贏,這符合非中雙方的利益。多哥和中國始終視對方為可信賴的朋友與可靠的合作共贏夥伴。

  中國是多哥第一大貿易夥伴,我很高興地看到,多中關係始終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經貿合作發展迅猛,貿易額持續攀升。近幾年來,兩國關係在發展中越來越重視年輕人之間的交流,不少多哥青年前往中國學習,感受中國發展的活力,多哥也出現很多中國年輕人的身影。

  多哥支援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只是一個口號,重要的是落實到行動中,“一帶一路”倡議就是務實而具體的行動。我們願以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為平臺,加強多哥國家發展戰略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對接,推動多中關係再上新臺階。“一帶一路”倡議能夠助力當前世界經濟擺脫髮展困境,給貧困國家帶來繁榮發展機會。

  如何擺脫貧困是我們共同關心的話題。最近,我認真讀了習近平主席的《擺脫貧困》一書,很受啟發。

  目前,我們面臨一些全球性問題,包括恐怖主義、氣候變暖等。作為合作夥伴和老朋友,我認為多中兩國應該攜手同行,奉行多邊主義,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

  非洲獲得了看得見的好處

  辛巴威總統 姆南加古瓦

  中非合作論壇成立18年,對非洲國家發展形成極大的推動作用。中方宣佈的中非“十大合作計劃”,得到全面有效落實,非洲人民獲得了看得見的好處。

  非洲國家支援並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希望將本國發展融入“一帶一路”框架內。

  數百年前,辛巴威就與中國開始了海上貿易。今天,辛巴威將更積極主動地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相信這將極大推動辛巴威的對外貿易發展。

  今年4月,我成功訪華,津中兩國關係提升到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訪華期間雙方達成的多項合作正逐步落實。例如,不久前開工的萬蓋燃煤電站擴機工程、奈特萬基站建設三期項目等。

  津中合作收益顯著,不僅為辛巴威創造了許多工作崗位,更帶來了中國的先進技術。希望能最大化發揮津中各個合作項目的作用。

  中國一直是辛巴威信賴的好朋友。辛巴威正在研究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比如要促進農村發展,通水通電通路,發展鄉鎮企業;在城市,發展職業教育,選派學生出國學習先進技術等。辛巴威希望從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中找到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本報記者萬宇采寫)

  看好和中國的全方位合作

  肯亞總統 肯雅塔

  在2015年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上,中國提出“十大合作計劃”。作為“十大合作計劃”的參與國家,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裏,肯亞基礎設施和能源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肯亞願和中國加強合作,在中非合作論壇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合作機制下,創造互利共贏的未來。

  當前,全球經濟發展中出現的貿易保護主義是一種短視行為,不利於長遠發展。有些國家因為經濟發展放緩,認為封閉市場才能保護本國産業,這最終只會損害自身利益。肯亞支援自由開放的貿易政策,希望和其他國家一起合作,實現共同繁榮。我們尤其看好和中國的全方位合作,這也是推動肯亞發展的一大動力。

  我們將持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期待吸引更多中國投資和技術,也期待更多肯亞産品進入中國市場。

  “一帶一路”倡議有巨大的合作潛力,能讓參與國實現互利共贏,這也是肯亞乃至整個非洲願意和中國深化合作的原因。“一帶一路”倡議會拉近人們的情感距離,帶來發展機遇,擴大貿易,創造就業。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指引下,亞洲和非洲之間的聯通會更加便捷,這將促進所有參與國互利共贏。

  中國在非是建設性合作者

  南非總統 拉馬福薩

  習近平主席今年7月對南非進行了十分成功的國事訪問。我也很高興以南非總統身份首次訪華,並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繼續我們之間的戰略溝通。在國際形勢複雜多變的情況下,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舉辦非常重要,南非將同中國密切協作,反對單邊主義,強化多邊主義。

  中國在非洲是建設性的合作者。中國幫助非洲大陸,不是為了攫取資源,而是致力於共同發展。中國是中非合作論壇的平等合作夥伴,是非洲發展及經濟增長的夥伴,非洲和中國都從這種夥伴關係中獲益。

  建交20年來,南中關係不斷加強,歷久彌新。兩國關係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礎上的。南中是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這意味著雙方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多領域展開了合作。目前兩國關係處於最好時期,不僅體現在雙邊合作上,也體現在多邊合作中。南方願借鑒中方在執政黨建設、企業管理等方面的有益經驗,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合作。

  世界不需要“叢林法則”,當前形勢下,各方應共同致力於維護多邊主義和國際貿易體制,維護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我們需要把世界帶出“叢林”,加強國家間的夥伴關係,團結一致發出更強的聲音。

  中方投資解我們燃眉之急

  幾內亞總統 孔 戴

  過去3年間,非中合作闊步向前,中國成為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最大的投資來源國。從約翰內斯堡峰會到北京峰會,非洲對非中合作的立場沒有改變,對互利共贏更加堅信不疑。

  當今世界發生了巨大變化,非洲也受到影響,尤其是貿易保護主義的衝擊。非洲的經濟比較脆弱,對於基礎設施、工業發展的需求非常巨大。在約翰內斯堡峰會上,非中雙方共同確定了非洲發展的優先領域。中國非常關注非洲的工業化進程,加快了對非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援與技術轉移。

  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將是對非中合作成果的一次評估,它將增強雙方合作的意願和能力,特別是雙方合作在戰略層面將更為清晰。同時,北京峰會是非中發展機遇,非中將建立更為緊密的夥伴關係,讓雙方合作變得更加順暢。

  在能源、基礎設施、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幾內亞都得到了中國的支援。未來,希望中國企業也能參與幾內亞工業園區的建設。非洲已經錯過了前三次工業革命,需要抓住第四次工業革命。希望非中之間能夠在新技術領域加強合作。

  “一帶一路”倡議展示了習近平主席的遠見卓識。非洲國家積極支援“一帶一路”建設,西非國家更是迫切希望深度參與並從中獲益。

  (本報記者李志偉采寫)

  中方投資解我們燃眉之急

  象牙海岸總統 瓦塔拉

  2018年是象牙海岸與中國建交35週年。我希望通過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進一步加深科中兩國及非中之間的合作與互信。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目標遠大,讓國與國之間連接更順暢,聯繫更緊密,給非洲國家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近年來,科中各領域合作發展迅速。2017年雙邊貿易額超過18億美元,中國成為象牙海岸第一大進口來源國。合作的大項目如蘇佈雷水電站、阿比讓城市供水、阿比讓港口改擴建、國家電網升級改造等,為象牙海岸國家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發揮了重要作用。

  阿比讓港是西非最大港口之一。阿比讓港的擴建工程提高了船舶的最大吃水深度,同我們有物資運輸往來的馬利、布吉納法索等周邊國家也從中受益。

  象牙海岸結束內戰後,供水和供電問題成為國家面臨的兩大難題。中國投資的工程項目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受益於中國在博努阿和其他地區的供水項目,原來要50年才能達到的供水量,現在只用了5年時間就實現了目標。

  我曾擔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深知當全球性危機出現時,堅持並實施多邊主義是多麼重要。我相信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將進一步推動多邊合作,惠及世界。

  北京峰會的召開恰逢其時

  盧安達總統 卡加梅

  習近平主席今年7月成功對盧安達進行國事訪問,在對盧安達發展至關重要的基礎設施、教育、經貿投資等領域,盧中雙方達成一系列合作協議。習近平主席此訪不僅極大推動了盧中兩國關係的發展,也進一步深化了非中關係。

  在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的今天,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召開恰逢其時,峰會向世界傳遞出這樣一個資訊:越是困難時候,越需要各國積極開展合作,攜手應對挑戰。

  作為非盟輪值主席,我認為中國長期以來對非洲堅定的支援和幫助,對非洲大陸發展十分寶貴。

  現在有一些所謂“債務陷阱”等不實論調,我認為這是在給非中合作設置障礙,非洲國家不應受到這些炒作的干擾。包括盧安達在內的非洲國家足夠清醒,對自身如何發展有自己的選擇和考慮,不需要外界指手畫腳。

  盧安達堅持不照搬他國發展模式,堅持將吸收的先進發展經驗與盧安達具體國情相結合,努力走屬於盧安達自己的發展道路。盧方希望同中方交流治國理政經驗,密切兩國在雙邊及多邊領域的互利合作。“一帶一路”倡議對盧安達、對非洲都是重要機遇,盧方願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框架內合作。

  (本報記者李志強、白陽采寫)

  中國是樂意幫忙的好夥伴

  尼日利亞總統 布哈裏

  這是我第二次參加中非合作論壇,第一次是參加2015年約翰內斯堡峰會。在那次峰會上,我愉快地接受了習近平主席的訪華邀請。2016年4月,我應邀訪問中國,為尼中兩國開啟了新的機遇大門。現在,兩國關係處於令人滿意的雙贏局面。

  對於尼日利亞和整個非洲國家來説,中非合作論壇是推動發展、提高非洲人民生活水準的一個重要機會和平臺。

  在尼日利亞國家建設發展中,中國是一個樂意幫忙的好夥伴,我們緊緊抓住了尼中友好合作帶來的機遇。尼日利亞在公路、鐵路、電力、農業和醫療保健等方面建設不足,中國對我們施以援手,促進了尼日利亞的基礎設施建設。在雙方合作中,中方不僅給予資金援助,還提供了長達20年的軟貸款。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為我們這樣做過。

  “一帶一路”倡議已經吸引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並簽署了合作文件。尼日利亞要深度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中。

  中國改革開放40年間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積累的經驗,對包括尼日利亞在內的非洲國家很有啟迪意義,值得學習。

  (本報記者姜宣采寫)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碧翠絲、韓瑛婭、顧雪嘉、田薇采寫)

  《 人民日報 》( 2018年09月04日 05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