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蒙內鐵路 通向美好未來(一帶一路5年間)

2018-08-13 17:14: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肯亞人民有了新的鐵路,我們將掀開新的一頁,書寫未來100年肯亞的歷史。”去年5月31日,由中國交建承建運營的蒙巴薩至內羅畢標準軌鐵路(蒙內鐵路)建成通車,肯亞總統肯雅塔在通車儀式上這樣表示。

  開通一年多來,蒙內鐵路為肯亞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巨大改變:運送旅客158萬人次、標準貨物集裝箱11.2萬個,客運平均上座率高達95.2%,貨運能力也從最初的每月2.2萬噸上升到21.4萬噸。

  蒙內鐵路,被稱為肯亞的“世紀工程”,是肯亞獨立以來最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作為東非鐵路網的開端,它的建成通車為肯亞乃至東非的繁榮發展鋪就了一條快速路。

  採用中國標準,工期大大提前

  蒙內鐵路成為一帶一路倡議重要成果

  修建蒙內鐵路之前,肯亞僅有的一條鐵路是1901年修建的米軌鐵路。這條鐵路技術落後、事故頻發,肯亞人民期待著擁有新鐵路。

  2009年8月,肯亞政府與中國路橋簽署了蒙內鐵路項目諒解及合作備忘錄,項目取得初步成果。2011年1月,中國路橋完成了項目可研報告。然而,報告裏的中國標準讓當地有關部門心存疑慮。長期以來,歐美鐵路標準被世界各地廣泛採納,大部分國家對中國標準比較陌生。針對此,蒙內鐵路項目把國內優秀人才派到肯亞,將中國標準翻譯成英文,並邀請肯亞業主參觀中國高鐵,積極分享中國鐵路的成功經驗,最終説服了肯亞有關部門採用中國技術標準,批准了可研報告。

  2012年7月,EPC(設計採購施工總承包)合同簽署,這意味著中國鐵路標准將第一次走進肯亞。2014年12月12日,項目正式開工。從那時起,參建人員克服了種種困難,完成了前期策劃和徵地遷改,快速推進線下工程開工,提前策劃開展實施鋪架工程,最終使蒙內鐵路于2017年5月通車試運作。蒙內鐵路,這個集設計、施工監理、融資、裝備採購和運營管理為一體的“中國標準”全産業鏈項目,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成果,也成為中非在現代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友好合作的典範。

  目前,從肯亞伸向中非國家的內羅畢—馬拉巴鐵路正在加緊建設,一期內羅畢至納瓦沙段的主要路基、隧道和橋梁工程已完成了近70%。項目建成後,將與蒙內鐵路和烏干達境內鐵路接軌,使東非鐵路網更加成型,大大降低跨境物流運輸成本,進一步推動東非次區域互聯互通和一體化進程。

  既是“大動脈”,又是“暖心路”

  蒙內鐵路切實助力民生改善,助力當地發展

  在不少當地人心目中,蒙內鐵路就是“非洲版的高鐵”——它全長約480公里,設計客運時速120公里,貨運時速80公里。原來十幾個小時的路程,現在僅需5個小時。

  鐵路的貫通,給當地百姓的出行帶來了便利,也讓物流更為順暢。如今,貨物上午在蒙巴薩裝車,下午就能運抵內羅畢,物流成本可降低10%—40%,有望助推肯亞成為地區物流中心和製造業中心。在滿足當地客貨運需求情況下,蒙內鐵路的延伸線未來將連接肯亞、坦尚尼亞、烏干達、盧安達、蒲隆地、南蘇丹和衣索比亞等東非7國,源源不斷地促進東非地區的經濟合作與文化交流。

  蒙內鐵路是一條為發展提速的“大動脈”,也是一條處處體現著綠色環保、改善民生的“暖心路”。

  根據設計規劃,蒙內鐵路要穿越肯亞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護區——察沃國家公園。為此,項目部聘請了專業公司諮詢環保業務、開展環評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項目對公園環境的負面影響。為維護動物與自然的和諧,項目部人員設計線路時“見縫插針”,儘量將鐵路限定在既有交通走廊內;為保護動物正常遷徙,特意設計出14處大型動物通道,架設的橋梁高達7米,讓個子最高的長頸鹿也能安全通過。除了橋梁式野生動物通道,蒙內鐵路還在溝渠處設置了100多個涵洞,既方便斑馬等動物飲水,也方便小型野生動物穿過鐵路。

  蒙內鐵路建設和運營都高度重視解決當地就業。數據顯示,在鐵路建設每100元花銷中,就有40元被用於當地。蒙內鐵路建設時期,有4萬多肯亞人在項目工作,當地員工佔比超過90%。目前,有超過1500名當地人參與蒙內鐵路的運營。此外,項目方還在鐵路全線建立了蒙內鐵路人才培訓試驗基地,採用現場操作和理論學習兩種方式,培養當地僱員,既為企業解決人才匱乏問題,也為肯亞儲備鐵路施工的可用之才。

  據介紹,為了履行社會責任,項目方還與當地地方政府簽署了協議,就鐵路沿線居民的用水、用工、培訓機會開展合作,為沿線村落修路、打井、建水塘,並對家庭困難員工提供幫助。看到鐵路沿線的瑪格拉尼小學老校區十分破舊,項目方應邀承擔起臨時校區的建設工作,併為學校捐贈了不少文體用品。開學典禮上,一位學生家長道出了當地人民的心聲:“我在鐵路上工作,中國人不僅給我帶來了工作機會,還給孩子們修建了新學校。感謝你們,你們對肯亞當代及下一代的發展都功不可沒。”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