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高職生暑期實習:“混”證明還是預演“上崗”

2018-08-13 16:15: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暑假期間,在位於合肥南崗科技園的惠而浦(中國)股份有限公司的滾筒工廠裏,來自安徽職業技術學院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學生方健正在流水線上給洗衣機裝配電腦板並檢驗産品型號。

  方健穿著工作服,戴著手套,一絲不茍地為不同型號的洗衣機裝上相應的電腦板,熟練程度像是一位“老師傅”。同時,他在心裏一遍遍默念工作職責:“控制板外觀是否合格、按鍵手感有無不良、洗衣機運作洗滌劑正反轉是否異常…… ”

  裝配上電腦板的洗衣機將被送往下一道工序——出廠前檢查,而每天經過方健雙手的洗衣機有1000台左右。

  “企業的環境和學校截然不同,自己不懂的東西太多了,對管理制度、企業文化等都很陌生。我覺得應該更努力,多學多問。”方健説,剛來實習時看到廠裏機器和人相互“配合”,工人們有條不紊地操作,感覺自己被現代化的生産工藝“包圍”著,心裏有點小緊張。

  “崗位上有專門教操作的師傅和工程師,我有問題隨時‘逮’著他們問。剛開始幹活兒有點發‘怵’,後來我把自己當成廠裏的正式員工,細心認真,慢慢適應。”方健告訴記者,上崗前他接受了洗衣機生産工藝流程等培訓,他覺得,實習很考驗動手能力,裝機的時候一定要格外認真,自己也了解了很多産品知識,收穫不小。

  暑假來臨,和方健一樣,很多高職院校學生通過學校推薦分配或毛遂自薦的方式前往企業實習,他們來到全新的工作環境,開啟“職場模式”,迎接實戰對自己所學專業知識的檢驗,也收穫了許多酸甜苦辣。

  實習是一個“緩衝”,讓自己更“看清”所學專業

  今年暑假,剛結束大一生活的宥松來到合肥一家酒店的禮賓崗位實習。宥松來自安徽職業技術學院酒店管理專業,大一開始,他就跟著老師學習基本的酒店服務禮儀知識。

  “學校有專門的實踐課讓我們了解酒店,但真正置身其中工作,還是有點手忙腳亂。”每天站在酒店裏,宥松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客人來求助和問詢,有些問題和突發狀況讓他很是苦惱。

  “有客人出去吃飯時會讓我幫忙照看孩子,晚上還會有喝醉酒的客人來酒店,我要耐心安撫他們的情緒,問清他們的訴求。”宥松剛開始面對這些“難題”很不適應,經常慌得滿頭大汗、不知所措。

  在酒店老員工的教導下,宥松靜下心來,沉著應對。“相比于自由愜意的校園生活,禮賓員工作事無巨細,我要更加注重服務的細節”。

  在與客人的溝通中,宥松逐漸摸索出一套心得。現在,當一位客人下車走進酒店時,宥松就能判斷出他們的目的,分辨出他們是來參加宴會還是來住店,再根據客人不同需求,引導他們前去。

  “每天面對來自五湖四海、各行各業的客人,我能學到很多東西。”宥松説,經過實習,他更加了解了自己所學專業的魅力,會把進入酒店工作當成目標一直堅持下去。

  回想起去年夏天的一段“精彩”實習經歷,畢業于合肥職業技術學院工程造價專業的張瑞丹還是感慨不已。

  2017年6月,張瑞丹來到一家工程監理公司的工程資料員崗位實習。“平時和領導出去時,領導會自豪地説某棟樓是他參與設計的,我喜歡那種‘炫耀’的感覺,想著自己未來也能參與其中”。

  “理想很‘精彩’,現實很‘悲慘’。剛上崗的時候什麼都不懂,跟著工程師去現場學習,每天和圖紙打交道,還要分類整理各種工程資料。”張瑞丹回憶,還好自己在學校學過看圖紙、看圖標,不然實在摸不透現場狀況。

  每天張瑞丹從工地回來,全身都會濕透,同事和家人都嘮叨:“小女孩天天下什麼工地啊,太陽那麼大。”

  有一回查看設計圖紙時,張瑞丹犯了錯,帶教工程師並沒有生氣,下班後將她帶到工地現場,教她從哪兒可以看到鋼筋的直徑,多高的柱子需要佈置多少根箍筋,多長的距離佈置一根箍筋,直到她弄清楚為止。

  “實習雖然很苦,但教會我要仔細、全面思考問題。”畢業後,張瑞丹並沒有從事工程方面的工作,但她覺得實習給了自己“緩衝”的時間,讓自己能更清晰地選擇和規劃職業。

  在實習中掌握過硬技術,走到哪都不怕

  23歲的羅昆森來自合肥共達職業技術學院電子資訊工程專業,起初在企業機械設備維護崗位實習,因為喜歡手遊,一心想做IT,今年暑假他來到合肥包河經開區甲骨文技術人才創新基地,學習軟體開發。

  “代碼編寫和學校學的知識完全不一樣,我邏輯性不強,感覺很懵。”剛實習時,羅昆森擔心自己學不好,還萌生過放棄的念頭。

  課下,羅昆森經常請教老師,講師黃倩告訴他:“不懂的話你就不停‘敲’代碼,勤能補拙。”

  羅昆森開始找資料做題目,訓練邏輯思維,每天晚上回宿舍看老師上課的錄屏 ,一邊看一邊把代碼記在本子上,再完整地把代碼默寫一遍。遇到不懂的問題,第二天立馬問老師。

  一個月後,他漸漸上手,可以試著開發“圖書館管理系統”,對於圖書怎麼借、怎麼登錄、怎麼註冊用戶名以及怎麼還書等環節的代碼設計,他都了然于胸。

  平時羅昆森經常上網了解合肥、南京和上海的一些軟體設計開發崗位的招聘資訊。他常告訴自己:“自身和崗位要求還有很大差距的,要在實習中努力彌補。”

  “我們上課時會教學生基礎的網站製作和程式開發,讓學生自己思考代碼編寫,鍛鍊動手能力。”黃倩覺得,課堂上老師講得再好,也要自己動手去“感悟”。同時,軟體開發項目是團隊運作,在實習中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很重要。

  “學電腦的太多了,我剛畢業時找不到工作,就去幹銷售,過了一段時間發現這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黃倩2014年從安徽文達資訊工程學院畢業,他回憶道,當時班上很多男生最後去做銷售,女生去賣化粧品,和所學專業“背道而馳”。

  不久後,黃倩辭去銷售工作,隻身前往北京一家培訓機構學習軟體開發。他一開始覺得“消化”不了上課內容,晚上就自學編程到淩晨4點,第二天早上7點多接著上課,經過鍛鍊,他成為一名軟體工程師。

  “很多人很不自信,不敢去嘗試好的企業的實習崗位,怕自己弄不好。”黃倩覺得,只要技術過硬,到哪家公司都不怕,學好技術才是“硬杠杠”。

  高職生實習“做實”,企業和學校該怎麼做

  “在實習教學中,我們將‘線上考試’‘智慧駕考’等一些網頁設計和開發項目帶進課堂,讓學生獨立分解代碼。”甲骨文實習基地院校合作總監程繼覺得,實習是學生從學校到企業上崗前的“最後一段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企業需要能直接上手幹活兒的、技能相對成熟、過硬的人才。學校大多只教基礎性的技術知識,要通過實習進一步提升學生技能。”程繼認為,隨著新技術的發展,企業的用人標準時刻都在更新,對學生的技能要求也變得更高,有效的實習能彌補部分學校教學實踐性不夠強的“短板”。

  “近年來,企業轉型發展對各層次人才需求增加,我們加強了與各類高職院校的合作,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實訓室,通過職業環境下的現場教學,提升學生能力。”惠而浦(中國)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經理沈健表示,企業可採取訂單培養、工學交替、頂崗實習等形式,根據學生專業及培養方向,將他們安排在生産基層管理、品質檢驗、自動化設備維護等崗位,培養學生成長。

  “同時,學生實習時能接觸到企業的文化和管理模式,學習系統化的標準流程、方法和工具。”沈健告訴記者,企業希望學生通過實習能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學習能力,從而能快速融入企業。

  合肥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副處長吳義明則認為,實習的意義在於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具備獨立從事本專業(職業)的實際工作能力,是學校理論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學校應完善實習考核指標,從實習生的在崗工作態度、職業素養、協作能力、專業技能、創新意識等多方面考核實習效果,對實習不合格者採取重補實習等措施,同時實習單位相關科室、班組和實習指導教師應該負起責任嚴格監督,才能讓高職院校學生實習不只是簡單“走過場”,也不是只“混”一張實習證明。

  通訊員 陳思 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見習記者 王海涵 記者 王磊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