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陳奇:一生都在追求真理(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2018-08-10 09:45: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據新華社長沙8月9日電 (記者譚暢)在解放軍“第一軍規”頒布地湖南省桂東縣,以革命先烈、革命節點命名的道路和地標比比皆是,展示著這個縣的紅色傳統。其中,陳奇路連接著桂東縣一中、桂東縣中醫院等多個人流集中單位,是縣城主幹道之一。

  陳奇,1904年生,湖南桂東人。1921年入衡陽省立第三師範學校讀書,積極參加愛國學生運動。1924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從此,他全身心地投入學運、工運,被推選為湖南學聯的領導成員。

  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陳奇和學聯的幾個領導人一起,發動衡陽市的學生舉行罷課,遊行示威,並向各縣、市學生發出宣言,聲援上海人民的正義鬥爭。同年秋,他進入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

  1926年,陳奇被派回桂東組建中共桂東支部,任書記。1927年他以省委特派員身份,領導桂東農民運動,組織農民自衛軍,參加了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任中國工農革命軍第1師1團的連黨代表。1928年,陳奇任中共桂東縣委書記兼縣蘇維埃政府主席、湘贛邊區遊擊隊大隊長,參與開闢湘贛邊遊擊根據地。

  1929年4月,陳奇任紅5軍5縱隊2大隊黨代表,8月隨軍挺進鄂東南,同年12月策應大冶起義。1930年6月任紅8軍4縱隊司令員,7月率部過長江,任行動委員會書記,統一指揮4、5縱隊,領導開闢蘄(春)黃(梅)廣(濟)革命根據地的鬥爭。同年10月任紅15軍政治委員,奉命與軍長蔡申熙率部轉戰到鄂豫皖蘇區,參加第一次反“圍剿”。

  在艱苦的戰爭環境中,陳奇通過家書安慰父母——“革命的道路可以斷然走通”“一旦革命成功,雙親和村鄰群眾,定是永世幸福的”。

  陳奇十分重視部隊的思想政治建設,建立和健全黨團組織,加強黨的領導。為提高部隊的文化水準,連隊每個班設識字班長,每天負責教戰士識字,讀紅軍小報。

  1931年1月起,陳奇任紅4軍第10師政治委員、第13師政治委員、第12師34團團長、第10師師長。其間,他堅決抵制張國燾的“左”傾錯誤,不計較職位高低,英勇馳騁沙場,率部參加鄂豫皖蘇區第二、第三次反“圍剿”。

  1932年3月陳奇以身殉職,時年28歲。1945年,中國共産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追認他為革命烈士。

  桂東縣史志辦主任李曉江説:“陳奇一生都在追求真理,傳播真理,在革命戰爭中他不忘初心,至死不渝。犧牲時僅28歲,碧血成歌,特別值得現在的年輕人學習。”

  《 人民日報 》( 2018年08月10日 04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