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國際銳評】中國市場,全球不可錯過的機遇

2018-07-28 20:55:00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線上
字號

  國際銳評評論員

  再過100天,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就要在中國上海揭幕。目前,已有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800多家企業註冊參展,預計全球將有15萬名買家參會,這讓人們提前看到了全球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博覽會火熱盛況。據透露,有30多家境外企業已提前報名,還要參加2019年的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從參展情況看,報名數量最多的企業主要集中在服裝服飾、日用消費品、食品和農産品領域,申請展覽面積最大的企業,則主要集中在智慧及高端裝備、汽車領域。很顯然,敏銳的外國參展商早已看到,中國人對高品質生活品質和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追求,正成為全球消費市場增長的新動能。

  中國政府主辦這屆進口博覽會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一點也不意外。這是因為,在當前貿易保護主義衝擊全球經濟的背景下,每家企業都希望突破人為製造的壁壘,尋求新的創富空間。對全球生産商來説,中國有近14億人口的消費和投資市場,政府正將支援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的決心與意志變成行動,力求不斷擴大開放,在全球範圍內,恐怕很難找到比中國更好的機會。

  目前,中國已形成有4億人左右的全球最大中等收入群體。近些年,澳大利亞牛肉、智利櫻桃、德國牛奶等外國優質農産品開始越來越多地進入中國消費者的餐桌上。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農産品進口國,農産品進口額佔全球農産品貿易額的10%,農産品貿易逆差每年在400億—500億美元。中國還是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2017年汽車産銷量分別為2901.54萬輛和2887.89萬輛,同比增長3.19%和3.04%,連續9年蟬聯全球第一。英國《金融時報》認為,大多數跨國車企至少有四分之一、在某些情況下甚至超過一半的利潤來自中國。今年 7月1日,中國正式下調進口汽車和部分日用消費品關稅,既滿足了人們消費升級需求,也給外國相關企業拓寬中國市場釋放出更多紅利。

  除購買力外,中國良好的經濟基本面、相對完善的産業鏈條、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使得它繼續成為全球投資的熱土。2018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同比增長6.8%,連續12個季度運作在6.7%—6.9%之間,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亞洲開發銀行將中國今年經濟增速預測分別上調0.1和0.2個百分點。

  作為全球唯一一個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目錄中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中國正不斷對外資開放市場準入。6月底,中國發佈了新版《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在金融、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文化、汽車、船舶、飛機、農業、能源、資源等多個領域推出開放舉措,限制措施縮減近四分之一。無疑,這將進一步激發外國投資者的熱情。中國美國商會最新報告顯示,有74%的美資企業今年計劃擴大在華投資,這一比例為近年來最高。

  除傳統産業外,面對全球正處於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産業變革的風口,中國的創新企業數量目前已位居全球第二,並首次進入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全球創新指數前20強。隨著中國未來在清潔能源、電動汽車、電池、人工智慧等領域持續發力,可以預期,外國資本、外國企業將在中國找到最好的發展空間。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繼在4月份博鰲亞洲論壇宣佈新一輪擴大開放的重要措施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在南非金磚國家工商論壇演講時再次強調,中國將繼續敞開大門搞建設,繼續創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繼續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為各國經濟社會發展、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開闢新空間。

  根據習近平去年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宣佈的規劃,2017年至2021年五年間,中國將進口8萬億美元商品,吸收6000億美元外國投資,對外投資達7500億美元,出境旅遊人數將突破7億人次。如果説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為外商搭建直接進入中國消費市場的平臺,那麼,中國也將是外國投資者不可失去的財富市場。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