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日媒:報告稱異常天氣頻發 全球變暖速度將加快3倍

2018-07-25 16:17:00
來源:參考消息網
字號

  參考消息網7月25日報道 日媒稱,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日前發佈預測稱,如果保持目前的溫室氣體排放速度,到2040年前後的氣溫將比工業革命前上升1.5度。分析稱,除了酷熱和暴雨天氣增加,海平面也將進一步上升,導致動植物滅絕等。為了減少氣候變暖的災害,在本世紀中期之前將溫室氣體排放“實質減為0”的經濟活動等變革必不可少。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7月24日報道,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將於10月在韓國召開的會議上作為特別報告書發佈這一預測結果。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是由全球性的科學家構成的組織,報告書將成為防止氣候變暖的討論基礎。此前曾預測過截至本世紀末的氣溫狀況,發佈2040年的預測尚屬首次。通過發佈到更近時間的預測,意在敦促世界各國對氣候變暖採取對策。

  報告書預測稱,與工業革命前相比,2017年的氣溫已經上升了1度,如果目前的溫室氣體保持相同速度排放,今後每10年將上升0.2度。到2040年前後達到1.5度。工業革命時的1880年至2012年的溫度上升為0.85度,每10年約為0.06度,但這個速度將加快約3倍。

  報告同時指出,氣溫上升將帶來災害和風險。具體來説,有些地區的氣溫將上升超過5度,對社會生活造成顯著影響,同時有可能面臨雨量增加10%以上的暴雨,進而引發洪水。此外,海平面也將上升,對動植物造成危害。

  報告書強調,為了抑制氣溫上升,加強國際合作非常重要。防止氣候變暖的國際框架《巴黎協定》設定了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度以內的目標,1.5度以內是努力目標。

  報道稱,要實現目標,到2050年前後,溫室氣體排放需要“實質減為0”,即工業活動等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以及植物等吸收的減少量相抵之後為0。

  目前,由於新興國家的經濟發展,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仍在持續,實質減為0的阻礙很高。為了推進去碳化,在普及可再生能源和二氧化碳地下封存(CCS)的同時,需要推進産業系統等經濟活動的根本性改革。歐盟對減排持積極態度,但日本由於國內能源政策不明朗,實現目標仍無從談起。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