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經濟“半場”表現可圈可點——國際專家學者談中國經濟半年情況

2018-07-24 11:02: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7月23日電 財經觀察:中國經濟“半場”表現可圈可點——國際專家學者談中國經濟半年情況 

  新華社記者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中國經濟上半年同比增長6.8%。儘管一些結構性、局部性問題仍存,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複雜嚴峻,但中國經濟延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韌性十足。國際專家學者普遍認為,中國經濟“半場”表現可圈可點,未來發展前景可期。

  消費貢獻率持續提升 

  今年上半年,全國居民每人平均消費支出同比名義增長8.8%,比一季度加快1.2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7%,加快1.3個百分點。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8.5%,比上年同期提高14.2個百分點,消費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增強。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中國經濟政策研究室主任馬吉特莫爾納表示,上半年中國經濟的最大亮點是消費保持穩定增長從而支援經濟增長,中國經濟逐漸向消費為主較為均衡的經濟結構轉型。與此同時,從整體比重來看,消費在拉動經濟增長方面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莫爾納説,最近中國政府已經或計劃採取一系列促進消費的政策,如降低一些行業的增值稅以及對個人所得稅進行改革等,這些舉措將産生積極效果。

  亞洲開發銀行日前發佈報告説,今明兩年中國經濟將保持穩定增長,符合預期。亞行認為,中國政府致力於促進國內消費、實現經濟平衡增長。

  攻堅克難顯增長韌性 

  今年上半年,置身於不確定性增強的外部環境和轉型升級的攻堅期中,中國經濟的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

  巴西裏約熱內盧州立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毛裏西奧桑托羅認為,今年上半年國際經濟貿易大環境錯綜複雜,中國經濟面對不利的外部因素,仍保持強勁增長,顯示出較強的抗壓能力和韌性。

  日本瑞穗綜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長谷川克之認為,今年上半年,即便處於不利環境中,中國依然冷靜應對,採取了放寬市場準入、改善投資環境、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等措施。

  中國在解決債務問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方面的努力也受到關注。美國經濟研究機構世界大型企業研究會中國研究中心高級經濟學家埃裏克倫德表示,中國已經將應對債務問題及其可能引發的風險放在優先位置,在努力解決債務結構性問題的同時,也很好地確保了市場穩定性。

  經濟邁向高品質發展 

  海外專家學者普遍認為,中國經濟在平穩增長中不斷實現結構優化升級,這是中國經濟提升發展品質、實現長遠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表現。

  桑托羅説,上半年,中國在扶貧、科技、教育、環保等領域的投入不斷增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入,為提升經濟發展品質提供有力支撐。

  中銀國際環球商品市場策略主管傅曉説,總的來説,今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作持續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發展態勢。中國經濟運作內在穩定性、協調性增強,支撐經濟邁向高品質發展的有利條件不斷增多,為全年經濟穩定健康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經濟學教授宋立剛表示,對於當前中國經濟來説,6.8%是一個不錯的速度,下一步的增長很大程度上是看品質,高品質的增長才能保證未來。

  歐洲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弗雷德里克埃裏克松説,中國經濟上半年增長略高於預期,産出依然強勁,全年經濟增長有望超過6.5%。(執筆記者:劉軼芳、何瑛;參與記者:徐甜、袁夢晨、楊柯、帥蓉、溫希強、張啟暢、金正、葉在琪、錢錚、李銘、王文迪)

[責任編輯:楊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