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北:“共用停車”風吹起

2018-07-20 09:48: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停車難是都市通病,臺北也不例外。統計顯示,臺北市民上班平均花11分鐘找車位,下班回家找車位要花16分鐘。車位有限,“共用停車”就成了紓困希望。6月,臺北市交通局發出首張共用平臺停車登記證,共用停車在臺灣終於合法了。

  停車難 謀共用

  臺北市地窄人稠,停車一位難求。臺北許多街道的馬路牙子上刷著醒目的紅漆,顯得挺精神,但那代表的是“禁止停車”。車停在紅線區,就可能被警方拖走。停車難,成了臺北市民的煩心事。

  據臺灣媒體報道,臺北一些熱門路段,哪怕三更半夜依舊車位難尋。有些車主沒辦法只好找犄角旮旯停,第二天一早説不定就看到車身出現了刮痕乃至凹陷。如果停車堵住了別人的店面或車庫入口,後果就更嚴重。臺北一名葉姓男子近日將家中兩部汽車停在警方勘查後認可的路段,卻因阻礙鄰居車庫進出而被告上法庭,不得不賠償了1.8萬元新台幣。

  城市空間已經開發得差不多了,大量興建新停車場顯然不切實際。如此一來,時下熱門的共用停車理念,就成了解決問題的不二之選。所謂共用停車,就是讓本屬於個人或單位內部的車位釋放出來,擇時對外出租,好讓車有位置停,車位主人有收入。

  但這套方法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2014年臺北市長選舉時,就有候選人在喊共用停車,但一直到今年6月,臺北市才給共用停車業者發出了第一張許可證,共用停車終於姍姍起步了。

  有制度 有技術

  目前,共用停車業者“Upark”已與臺北市信義區和松山區的兩棟民宅合作,預訂9月份開放第一波5個共用停車位。

  此前,開放共用停車的制度障礙之一,是無法確定個人計程車位該以何種稅率交稅。臺北市對此作出規定,自用停車位在共用後,仍維持自用地價稅。

  過去的另一個難點在於如何找到共用車位和確認車位開放時間,如今因為有了物聯網、手機APP等新技術,不再是難題。“Upark”代表黃世偉説,消費者可透過APP尋找空位並提前預約,到停車場後,智慧停車鎖可透過APP自動放下,消費者不需和管理員聯繫就可順利停車。離場時,APP也會自動計算停車時間,從信用卡自動扣款。

  為了防止某些個人將自用車位完全商用,臺北市規定,家用或自用車位每天營業時數上限8小時。與此同時,為了確保住戶真的有開放共用車位,“Upark”則在合約中訂出下限,規定車位每個月起碼開放50個小時,且開放時間以早上8時到晚上8時最理想。

  難點多 待破解

  臺北市的共用停車才剛剛起步,理論上市場潛力不小。據統計,臺北市有近19萬個公共停車位,但屬於私有産權車位高達52.6萬個,有七成車位屬於私有車位,這些車位常常被花盆等障礙物阻絕他人暫停。可見供需關係客觀存在,只欠一個可信任的媒合平臺來促成共用停車。

  不過,從大陸一些城市推共用停車的經驗看,要真正落實還有不少難點。比如管理方面,有借方由於種種原因超時使用,而泊位車主反而無法停車的矛盾;心理方面,則存在對新鮮事物接受程度不一樣等情況;再就是對共用車位所獲收益的不敏感,很多車位擁有者不願意為這點“小錢”給自己增添麻煩。

  城市管理是臺北強項,或許臺北在不久的將來,可以在共用停車的管理方面給外界提供一些新的成功經驗。(王平)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