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一片葉子長出新故事

2018-07-12 10:01: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光明日報記者 顏維琦 蔣新軍 嚴紅楓

  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

  2003年4月9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來到溪龍鄉黃杜村調研,站在萬畝茶園,他充分肯定安吉白茶的富民産業,留下了這句評價。

  這句話,印在茶葉的外包裝,刻在白茶基地的大石上,內化為黃杜村乃至整個安吉縣堅持綠色發展、不斷壯大白茶産業的強大動力。從一片葉子里長出來的致富故事,從未間斷。

  近日,記者來到溪龍鄉,茶山空氣涼爽,滿山綠葉舞動。春季採茶結束後,對茶樹進行了修剪,這可以防蟲,增加來年産量,方便來年採摘。眼下,新葉芽已在枝條間悄悄吐露。

  “用85攝氏度的水泡白茶最佳,味道才出得來。”茶農這樣説。

  “如蘭花朵朵長在杯中,如玉石臥底熠熠生輝。”安吉白茶,是大自然的珍貴饋贈,每一片葉子都透著靈氣。

  安吉白茶屬中國珍稀茶種,是從一株變異母體“白茶王”上剪下枝條進行扦插而成,其氨基酸含量是普通綠茶的3至6倍,清茶入口,滋味鮮爽。每到早春,新芽由綠轉白,葉白脈綠,春茶後期,氣溫逐漸升高超過19攝氏度,葉色又逐漸轉綠,至夏秋茶為綠色,週而复始。

  作為原産地,溪龍鄉擁有2萬畝白茶園。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唐寶城介紹,溪龍已建成國家級安吉白茶産業示範園,全鄉白茶産量385噸,年産值超過6.2億元。園內茶經營戶有746家,其中省級名牌7個、市級名牌20個。

  在黃杜村,村民經營的茶園産值達4億多元,家家戶戶蓋起了小別墅、開上了小轎車。“那年我貸款承包了200畝茶園,別人都説我瘋了。”説起創業史,雅思茶場的薛勇臉上洋溢著幸福。

  薛勇20來歲時,借錢買了溪龍鄉第2輛大貨車,當貨車司機走南闖北看似風光,但一年下來卻不如同村的茶農賺錢多,這讓他決定投身茶業。一開始,他種植了30畝白茶,以家庭作坊的形式開始了白茶生産,隨後註冊了自己的商標——雅思,這也是他女兒的名字。他像呵護自己的孩子一樣,愛惜“安吉白茶”的品牌,不斷加強品質管理,提高茶葉品質。他家的展櫃上,擺放著很多獲獎證書,其中他最引以為傲的,是第十二屆“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金獎,得來十分不易。

  不久前,薛勇和其他7位茶農一起,前往波蘭參加國際食品展,將剛剛泡好的安吉白茶向各國茶商展現,與27個國家的茶商簽訂了170噸茶葉的銷售合同,創造了安吉白茶批量出口最高紀錄。

  時隔2003年已經15個年頭。

  15年間,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15年後,一片葉子又將富裕更多百姓。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富裕起來,不能忘記依然貧困的兄弟姐妹。”黃杜村黨總支書記盛阿偉説。4月9日,黃杜村20名農民黨員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彙報村裏種植白茶致富的情況,提出捐贈1500萬株“白葉1號”茶苗幫助貧困地區群眾脫貧。

  習近平總書記對此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黨的恩”,這句話講得很好。增強飲水思源、不忘黨恩的意識,弘揚為黨分憂、先富幫後富的精神,對於打贏脫貧攻堅戰很有意義。

  親切問候,無限暖意。

  黃杜村沸騰了。安吉縣沸騰了。

  “沒想到習近平總書記會親自給我們回信!我們一定要做好這件事情!”盛阿偉激動地説。

  “我要把最好的10萬株茶苗捐出來。”茶農黨員阮波希望茶苗能造福更多人。

  “我們不要任何回報,全方位輔導受捐農戶茶苗種植、茶園管理、採摘加工等技術,確保白茶的品質和效益。”語茉茶場負責人賈偉承諾。作為溪龍鄉新青年創業聯盟會長,賈偉打算將鄉里青年白茶種植能手組成技術指導小組,通過網路遠端指導受捐農戶種植白茶。

  5月底開始,在國務院扶貧辦的帶領下,賈偉和溪龍鄉女子茶葉合作社黨支部書記兼社長宋昌美等茶農,到四川、貴州、湖南等地深入調研,尋找合適種植地。

  “從適種條件看,包括微酸性的土壤、適宜的降水和溫度,最關鍵還得看當地的小氣候環境。”安吉縣農業局茶葉專家賴建紅説,安吉白茶的適種範圍很廣。2017年安吉白茶輸出茶苗3億株。除了生長環境,還要綜合考量當地市場輻射、帶動茶農增收的能力,通過訂單帶動、股份合作等農業産業化組織方式,讓扶貧茶真正成為致富茶。

  與黃杜村結對的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對捐贈事項提供了幫助。中茶所茶樹種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肖強説,接下來這1500萬株茶苗到哪,中茶所的專家就到哪,在種植、管理、生産等工作中,提供全面服務指導。

  經過實地調研,確定湖南省古丈縣、四川省青川縣和貴州省普安縣、沿河縣等3省4縣的34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作為受捐對象。受捐4縣均為國家貧困縣和省定深度貧困縣,受捐群眾都是尚未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7月初,黃杜村農民黨員向西部地區貧困村捐贈白茶苗簽約儀式在北京舉行,盛阿偉代表黃杜村全體農民黨員,在捐贈協議書上簽字。根據協議,黃杜村村民將實施種植指導和茶葉包銷,通過土地流轉、茶苗折股、生産務工等方式,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增收脫貧。

  “現在正是培育的季節,每天需要澆好幾次水,確保茶苗百分之百長好。”盛阿偉説,村裏目前最重要的事,就是把苗種好。預計10月底,首批茶苗將培育成功離開安吉,在新的土壤裏生根發芽。

  “黃杜村的黨員們向貧困地區捐贈茶苗,助力精準扶貧、為黨分憂,是全國茶産業學習的榜樣。”肖強説,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全國乃至全球茶葉消費市場不斷擴大,以茶扶貧,安吉走出了一條切實可行的新路子,對於打贏脫貧攻堅戰很有意義。

  《光明日報》( 2018年07月12日 01版)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