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物價運作穩:CPI連續三月低於百分之二

2018-07-11 10:43:00
來源:海外網
字號

  正值盛夏,隨著時令瓜果和蔬菜大量上市,鮮果鮮菜價格更低了。供給充裕,價格平穩,是大家對民生商品最直接的感知,反映著當下中國物價的運作情況。7月10日,國家統計局發佈6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PPI):CPI環比下降0.1%,同比上漲1.9%;PPI環比上漲0.3%,同比上漲4.7%。當前,中國物價延續溫和上漲態勢,走勢更趨平穩。展望未來,專家表示,下半年物價具備平穩運作基礎,外貿對物價的影響可控。

  民生商品價格走勢平穩

  CPI直接體現著人們衣食住行的價格變化,因而備受市場關注。6月CPI走勢和此前多數市場預測保持一致。同比上漲1.9%,這已是該漲幅連續3月低於2%,物價延續溫和上漲態勢。

  從環比看,CPI下降0.1%,走勢基本平穩,降幅比上月收窄0.1個百分點。其中,由於時令瓜果和蔬菜大量上市,鮮果和鮮菜價格分別下降6.7%和1.8%,合計影響CPI下降約0.16個百分點,是CPI下降的主要原因。

  從同比看,CPI上漲1.9%,同比漲幅略有擴大,繼續保持溫和上漲。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繩國慶介紹,據測算,在6月份1.9%的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1.5個百分點,新漲價影響約為0.4個百分點。具體來看,食品價格上漲0.3%,影響CPI上漲約0.05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上漲2.2%,影響CPI上漲約1.80個百分點。其中,醫療保健類價格上漲5.0%,教育服務類價格上漲2.7%,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上漲2.4%,居住類價格上漲2.3%。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王振霞對記者分析,上半年整體物價走勢相對平穩,尤其是CPI和預期基本一致,同比和環比漲幅波動都不大,基本生活品的供給是充足的。值得注意的是服務類價格持續推高CPI上漲,這反映了城鎮化過程中居民對教育、醫療、居住、交通等服務的需求上升,居民消費支出的權重分配也在發生變化。這既要求公共服務的供給儘快跟上,也提出了CPI如何進一步反映居民支出負擔的問題。

  工業出廠價格改善

  PPI的情況體現出工業生産的積極變化。

  6月PPI環比上漲0.3%,漲幅略有回落;同比上漲4.7%,漲幅比上月擴大0.6個百分點。看環比,國際原油價格變動導致主要行業的漲幅有所回落。看同比,則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煤炭開採和洗選業等主要行業漲幅均有所擴大,合計影響PPI同比漲幅擴大約0.49個百分點。漲幅回落的有造紙和紙製品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等。

  在王振霞看來,PPI同比上漲既有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如石油、天然氣價格上漲的影響,也是前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效應的體現,“三去一降一補”改善部分行業狀況。PPI上漲同時反映出部分上游工業企業的利潤變化,鋼鐵、煤炭等行業出現景氣回升跡象。

  專家同時指出,國內經濟向好,製造業保持景氣也是PPI走勢平穩的重要因素。6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1.5%,連續23個月位於景氣區間。前5個月平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其中,原煤、粗鋼、10種有色金屬、原油加工量、天然氣産量同比分別增長4.0%、5.4%、3.2%、8.9%和4.3%。

  全年物價平穩有基礎

  下半年物價走勢會怎樣?外貿變局又是否會推高國內物價?

  全年物價仍將平穩——多方分析均得出這樣的結論。中金固收團隊和華泰宏觀均認為,除非爆發大規模自然災害等極端情況,否則全年通脹壓力不大。市場價格預期也與之相符。人民銀行二季度儲戶調查顯示,超過60%的居民預期後期物價將穩中有降。

  王振霞則具體分析道,看CPI,食品類大幅上漲的因素不明顯,非食品類價格會在預期內穩步上漲,幅度溫和;看PPI,雖有國際市場不確定問題,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國內經濟向好。因此,全年物價水準在預期範圍之內。

  外貿對價格的影響是有限的。王振霞説,從以往貿易摩擦看,對特定商品比如輪胎等可能有所影響,但不會對價格總水準産生普遍影響。一是由於部分價格如農産品價格沒有完全放開由市場形成,國家也可通過庫存調節,平抑價格波動;二是中國有多元化的貿易夥伴,不會産生供給恐慌,也就不會有大面積的價格波動。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負責人近日也表示,當前宏觀環境穩定、市場供給充裕,價格總水準將延續平穩運作,出現明顯上漲的可能性小。下半年物價保持平穩運作具備堅實基礎。(李婕)

  《人民日報海外版》(2018年07月11日 第03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