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脫貧攻堅在行動】從年賺5000到月掙5000 興安盟西口村探索林菌結合讓村民喜笑顏開

2018-07-04 16:58:00
來源:未來網
字號

  “以前我們老兩口一年掙不到5000塊錢,現在一個月就能掙5000塊。”“脫貧攻堅在行動”網路主題活動來到了興安盟阿爾山市明水河鎮西口村,63歲的村民李富大爺向記者談起最近幾年的收入情況,不禁喜笑顏開。

  從年收入5000到月收入5000,發生這樣的變化則要多虧當地探索林菌結合種植的一種蘑菇——赤松茸。

  李大爺開心的提著一籃赤松茸 未來網記者趙亞超攝

  赤松茸,又名鄒環蓋菇、酒紅球蓋菇。是原生長在赤松林樹根部與樹根共生的一種野生食用菌。赤松茸朵大,色澤艷麗,肉質細嫩,蓋滑柄脆,清香可口,具有色美、味鮮、嫩滑、爽脆、口感好等特點,富含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及維生素,營養極其豐富,同時也是國際菇類交易市場上的十大品種之一。

  2017年5月,為充分挖掘林下資源,加快推進産業結構調整,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明水河鎮林下食用菌種植項目開始啟動,西口村建立起了食用菌種植基地,主要種植的就是赤松茸。

  西口村種植的赤松茸 未來網記者趙亞超攝

  “第一,西口村林下空間資源豐富,非常適合赤松茸的種植;第二,種植赤松茸所需原料,皆採用本地農作物秸稈、落葉、松針等草腐植物,不砍伐樹木,不使用任何農藥,在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又發展了林下經濟。”當地村幹部告訴記者,發展林下經濟,林菌結合,是當地探索出的農民致富的好途徑。

  此外,由於赤松茸産品採用原始倣野生栽培作業,所以用工量較大,僅2017年西口村就帶動就業農戶32戶,2018年計劃將帶動農戶80余戶。

  像李大爺這樣的貧困戶,以前收入基本都要靠打零工,但是由於年紀越來越大,找到一份零工越來越難。

  所以在種植基地的就業帶動下,老兩口來到了種植基地,負責日常護理及種植採摘工作,每個月能收入5000元,按照赤松茸一般4個月的工期,老兩口每年能收入2萬元。

  同時在就業帶動的基礎上,當地又向農戶培訓赤松茸的種植、管護等專業技術,讓農戶掌握一技之長,進而與公司簽訂種種回收合同,以達到産業促發展,合作促振興的目標。

  李大爺告訴記者,除了在種植基地負責種植採摘工作外,他們老兩口也在政府的幫扶下,種下了幾畝赤松茸。

  現如今,李大爺家的幾畝赤松茸每年能收入7000多元,再加上在種植基地工作的2萬多元,現在每年能收入3萬元左右。

  年收入從5000元到3萬元,李大爺笑著對記者説:“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過去一雙鞋都要縫縫補補穿好幾年,現在鞋子破了,舍得買新的了,前兩天剛讓老伴給我買了幾雙”。

  食用菌種植基地幫助越來越多村裏像李大爺這樣的貧困戶脫貧致富,而當地也在積極探索,致力更好發展,現在西口村已能夠利用農田秸稈或樹針、樹葉為原料,在遮蔭的環境下,經過發酵培育後進行大規模生産。

按照發展規劃,2018年西口村將完成赤松茸擴種400畝,實現産業+就業發展模式。2019年,建設赤松茸菌種生産廠,實現一産二産相結合。2020年,建設赤松茸食品加工廠、實現一二三産全産業鏈融合。

  看到發展越來越好的種植基地,在與記者的交談過程中,李大爺從未停止他標誌性的笑容,他也在期盼著越來越好的日子。

[責任編輯:何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