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多部門合力釋放積極信號 穩定A股預期

2018-06-28 16:12:00
來源:證券日報
字號

  多部門合力釋放積極信號 穩定A股預期

  近期,央行、證監會等多部門出臺利好政策,同時相關部門相繼解析當前經濟形勢和回應市場熱點釋放出積極信號。業內人士認為,受內外多重因素影響,A股市場上周出現波動,隨即多個部門在宏觀、中觀、微觀等多個層面形成明確預期和利好政策基礎,有利於穩定市場。

  及時表態明確市場預期

  在上周市場出現明顯下跌之後,央行行長易綱及時向金融市場作出回應。易綱指出,6月19日股市出現波動,主要受情緒影響,周邊股市也都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投資者應該保持冷靜,理性看待。

  易綱表示,當前我國經濟基本面良好,經濟增長的韌性增強,總供求更加平衡,增長動力加快轉換;近年來,內需對我國經濟的拉動不斷上升,我國經濟應對外部衝擊的能力不斷增強。

  “央行始終高度重視外部衝擊的影響,我們將前瞻性地做好相關政策儲備,綜合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把握好結構性去杠桿的力度和節奏,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易綱特別強調政策儲備,明確了市場預期。

  在宏觀經濟層面,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以詳實的經濟數據闡述了當前經濟形勢。他指出,今年以來,國民經濟運作平穩,向好基礎不斷鞏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經濟發展協調性增強;創新驅動成效突出,發展新動能快速成長;市場預期穩定向好,發展信心不斷增強。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穩定運作勢頭鞏固,品質效益穩步提高,發展的穩定性、協調性、包容性、可持續性進一步增強。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綜合生産指標、效益指標、結構指標、民生指標來看,當前我國經濟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發展態勢在持續。從産業來看,中國經濟下半年有條件保持比較好的增長態勢。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此前,受需求一定程度的下降、社會融資數據下滑以及貿易摩擦等因素綜合影響,因在情緒層面産生波動,A股市場出現短週期調整,但下半年市場不存在下行基礎。

  中國證券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滬深交易所統計,兩市股票質押市值加權平均履約保障比例維持在200%,低於平倉線的股票質押市值在兩市總市值中的佔比1%。股票質押融資風險總體可控。

  長短期政策增強市場信心

  除了及時消除市場擔憂情緒,央行還出臺了實質性利好政策。為進一步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援力度,央行決定,從2018年7月5日起,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0.5個百分點,總體測算,此次降准將釋放資金7000億元。

  此舉在短期內形成了較強的利好預期。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認為,本次定向降準客觀上釋放了流動性,緩解了資金壓力,有利於改善市場情緒。

  川財證券研究所所長陳靂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以定向降準引導銀行結構性調整信貸政策,將資金向中小企業傾斜和降低企業杠桿率角度傾斜,有利於在推動經濟去杠桿的同時,支援中小企業發展,呵護經濟增長活力。

  “本次定向降準,主要是結構性的調節信貸政策,為高品質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總體來看,本次定向降準不改變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向,主要目的是在保持總量基本不變的基礎上,優化流動性結構,防範金融風險的發生。”陳靂認為。

  目前多部門還出臺了利於長遠的利好政策。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國家發改委、財政部還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深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意見》,從貨幣政策、監管考核、內部管理、財稅激勵、優化環境等方面提出23條短期精準發力、長期標本兼治的具體措施,督促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援力度,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切實降低企業成本,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

  “該項政策包括間接融資、直接融資兩大範疇,並且都提出具體措施,這對降低實體成本將産生實質性作用,也將在金融市場形成長期利好預期。”有券商研究人士向記者表示。

  對於下一步貨幣政策施力方向,目前市場存在“貨幣寬鬆”和“貨幣緊縮”之爭,也有市場人士認為不必走任何一個極端。原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海清FICC頻道”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對於目前中國而言,貨幣政策應當保持穩健中性,但穩健中性的內涵絕對不是利率“一成不變”,而是在經濟下行過程中,一方面保持短端基準利率在合理水準上的基本穩定,另一方面促使長端無風險利率下行(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依然偏高)。在監管體系已經今非昔比的現在,“降準”的副作用已經大大降低,必要性卻已經凸顯。

  恒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兼恒大經濟研究院院長任澤平近日也發文稱,未來降準空間很大。降準有助於緩解信用風險,利好債市;此次定向降準對股市影響中性,近期A股大跌的主因不是宏觀經濟基本面,而是資金面和交易層面,降準有助於平緩經濟下行的斜率。

  業內人士普遍預計,今年下半年有可能進一步實施定向降準。甚至有市場人士認為今年年底之前可能還會有一次至兩次的定向降準操作,通過定向降準有利於釋放長期資金,有助於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

  中國股市的指揮棒當然是中國經濟 

  昨晚,美國股市先漲後跌,道瓊斯指數收盤下跌0.68%,標準普爾指數下跌0.86%,納斯達克指數下跌1.54%。有投資者擔心美股走弱會繼續向中國股市傳導,壓制中國股市行情。筆者認為,中國股市已在低位運作三年,整體估值水準有利,加上一系列調結構、穩金融的措施逐步見效,中國股市穩定運作的前景確定。畢竟,中國股市的指揮棒是中國經濟而不是美國股市。

  6月以來,中國股市持續低位震蕩,主要是因為一些短期因素給投資者帶來心理上的影響。但決定股市的走勢的根本因素還是經濟運作品質和可持續性。國家統計局6月27日發佈的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6.5%,增速比1月份至4月份加快1.5個百分點。此前財政部公佈的數據顯示,前5個月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222997.1億元,同比增長10.2%,利潤總額12901.3億元,同比增長20.9%。

  令人欣慰的是,良好的經濟運作數據在上市公司業績上得到了充分體現。截至6月26日,A股共有1170家上市公司發佈了半年度業績預告。其中,預喜(減虧、扭虧、略增、續盈、預增)上市公司843家,佔比72%,凈利潤同比翻番的有458隻,佔比接近40%。我國經濟處在一個爬坡向上、提高品質的重要階段,遭遇一些內外困難是正常的和必然的,資本市場內部清理一些歷史積累的包袱也是必要的。但有這樣的良好經濟基礎,我們應對短期的內外困難,提高市場品質,就更加有底氣。中國股市高品質運作的基礎不是弱了,而是總體上增強了。

  從近期金融政策來看,央行、銀保監會等都拿出了穩定預期、提振信心的有力措施。7月5日定向降準實施,將釋放7000億元資金。6月MLF資金的大額投放也將對7月資金面起到築底、穩定之效。7月1日起,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將正式執行,其重要作用是確認央行資金作為穩定資金的來源,減輕銀行特別是大型商業銀行的考核壓力,有助於提升商業銀行短期資金的拆放意願。這些措施將顯著改善市場資金的結構性失衡和局部性緊張局面,滿足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運作需要。與此同時,滬深交易所、中國證券業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于26日同時對股權質押問題給出分析,明確了疏導方案,從根本上解除了公眾疑慮。

  金融是服務實體經濟的,資本市場是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平臺。在外部壓力來臨時,我們要調動組織好內部資源,堅持辦好自己的事。從近期各方面採取的一系列措施看,黨中央對經濟金融形勢的判斷是正確的,股票市場已經初步作出積極反應。下一步,還將根據實際情況採取積極措施,有關政策儲備是充分的。

  昨天美國股市再次波動下跌,美國媒體普遍認為是特朗普政府反覆無常的貿易政策使然。在美國即將開展中期選舉、貿易保護主義繼續發酵的背景下,美國貿易政策將繼續成為干擾國際金融市場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我們不能、也不會被這一因素牽著鼻子走。龐大堅實的經濟體量、廣闊的內部發展空間、多元化的世界經濟格局,構成我們應對貿易保護主義衝擊的強大基礎。中國經濟能夠走好,繼續向高品質發展邁進,是中國股市蓬勃發展的根本決定因素。

  經濟數據很亮眼 支撐A股市場底氣

  截至昨日,今年前5個月的經濟數據已全部公佈完畢。從總的情況來看,前5個月的經濟數據尤其是最近兩個月穩中向好的態勢更趨穩固,部分數據的表現甚至很亮眼。這構成了A股市場的強支撐。

  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增速加快。國家統計局昨日公佈的1月份至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各月累計主營業務收入與利潤總額同比增速圖顯示,去年底,利潤總額增速為21%,今年1月份至2月份為16.1%,1月份至3月份為11.6%,1月份至4月份為15%,1月份至5月份為16.5%。利潤總額增速在圖中呈現出一個“V”型。主營業務收入增速在1月份至3月份跌破10%至9.6%後,已連續兩個月在10%以上運作。此外,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8%,增速明顯高於去年下半年。

  財政部發佈的國有企業前5個月數據與國家統計局發佈的上述數據走勢基本一致。數據顯示,1月份至5月份,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222997.1億元,同比增長10.2%,利潤總額12901.3億元,同比增長20.9%。其中,中央企業利潤總額8767.1億元,同比增長21.8%,地方國有企業4134.2億元,同比增長19.1%。前5個月,鋼鐵、石油石化、煤炭等行業利潤同比大幅增長,均高於收入增長幅度。

  財稅數據同樣體現出經濟穩中向好的態勢。5月份財政收支情況顯示,1月份至5月份,國內增值稅28392億元,同比增長19%,主要是由工業生産增速回升、服務業景氣持續提升、價格上漲等因素帶動;企業所得稅19319億元,同比增長10.9%,主要是企業利潤增長帶動;關稅1253億元,同比增長5.2%,主要是一般貿易進口增長帶動。

  前5個月關稅增速確實也反映出了進出口增速的超預期。海關總署公佈的5月份數據顯示,出口同比增速比上個月微降0.1個百分點至12.6%,好于市場預期;而進口同比增速延續之前兩個月走強的趨勢,上升4.5個百分點至26%。由於進口增長強勁,5月份貿易順差比上月收窄34.6億美元至249.2億美元。

  今年以來,出口維持較高的景氣度,前5個月累計同比增速為13.3%,顯著高於去年同期的7.1%。分析人士認為,較高的出口景氣度很大程度上是反映去年下半年特別是第四季度全球經濟增長提速帶來的需求上升。

  前5個月其他經濟數據也體現出了穩中向好的特徵。如固投增速雖然同比有所回落,但短板領域投資較快增長,經濟發展後勁增強;市場供求總體穩定,內需保持較快增長;就業形勢持續向好;産業結構不斷優化。供給性結構性改革等各項改革穩步推進,成效不斷顯現。

  綜上所述,今年前5個月的經濟數據確實是比較“扎眼”的,充分展示了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總結稱,今年以來,經濟運作內在穩定性協調性增強,轉型升級成效突出,新動能茁壯成長,品質效益持續改善,經濟運作保持穩中向好態勢,邁向高品質發展起步良好。

  上面提到的這些數據,都可以在A股市場上市公司中得到反映。統計顯示,截至6月26日,A股共有1170家上市公司發佈了半年度業績預告。其中,預喜(減虧、扭虧、略增、續盈、預增)上市公司843家,佔比72%,凈利潤同比翻番的有458隻,佔比接近40%。因此,穩中向好的經濟數據構成A股市場強支撐的判斷是站得住腳的。只要投資者堅持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理念,獲得更多財産性收入的機會就一定會有。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