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A股“入摩”將影響全球投資者配置

2018-06-05 09:40: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隨著越來越多的指數投資者開始投資A股,投資A股的海外模式將從原來的“樂於持有”向“必須持有”轉變,從而重新定義全球股票投資者評估其投資機遇和資産配置模式。

  近期,A股納入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SCI)新興市場指數(以下簡稱“入摩”)備受海外投資者關注。對於海外投資者來説,A股“入摩”是對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舉措的肯定,也將持續推進中國市場國際化,更將為新興市場投資者帶來多元化的投資機遇。

  海外投資者也高度評價了中國近期資本市場開放的一系列舉措。匯豐表示,近期以來,海外投資者不斷增持中國A股。4月份以來,雖然新興市場面臨一系列衝擊,但是北向投資股票市場的海外資金增長了60億美元。

  高盛認為,納入MSCI是中國資本市場漸進式開放進程的一部分。自去年以來,中國政府啟動了一系列旨在促進中國股票市場機構化發展的政策,包括海外金融機構持股比例上升、通過CDR模式吸引海外上市企業回歸A股市場,以及股票通擴容等。中國監管層期待建立和強化中國股票市場,這對於投資者而言,意味著能夠持有更多中國藍籌企業股份。

  市場關注的焦點之一是納入MSCI將會為A股帶來多大的資金流入。瑞銀此前發佈報告預計,A股將會迎來6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匯豐等機構認為關鍵要看主動投資者的態度,初始階段流入的規模可能在200億美元。雖然各方對於初期流入資金規模有不同看法,但對於長期影響的看法基本一致。

  明晟亞太地區研究主管謝徵儐稱,如果中國市場持續改革開放,未來中國股票在新興市場指數中的比重將高達40%。考慮到未來將考慮更多的中國因素,機構投資者正在投入更多時間和資源熟悉中國市場。目前,階段性納入模式也將為投資者了解和熟悉新的收益多元化渠道提供機會。

  匯豐認為,隨著中國市場開放深入推進,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比例未來將進一步提升,投資者也越來越難以忽視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市場。此前,多數資産管理經理在追蹤MSCI指數的過程中一直低配中國股票,但是從2016年初開始,這一局面已經開始逐步改變,海外投資者開始逐步提升中國股票配置比例。未來,在中國政府持續解決海外投資者關切問題、海外投資者對中國市場進一步熟悉之後,流入中國市場的資金規模還將進一步增加,資産管理者的資金配置也將加速調整。

  海外投資者認為,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對中國和海外投資者而言是雙贏局面。

  對於海外投資者而言,A股“入摩”帶來的投資機遇是其首要關注重點。高盛認為,儘管初期納入的規模有限,但是後續的資金流動影響值得關注。隨著越來越多的指數投資者開始投資A股,投資A股的海外模式將從原來的“樂於持有”向“必須持有”轉變,從而重新定義全球股票投資者評估其投資機遇和資産配置模式。雖然此前投資者通過H股市場獲得中國敞口,但A股納入指數後,海外投資者將有機會持有支撐中國經濟向消費主導型經濟轉型的企業股票,尤其是醫療、新經濟和服務業部門等行業的龍頭企業。

  匯豐認為,此前MSCI中國指數主要集中在IT行業,但是6月份納入的A股主要分佈在金融、醫療和材料産業。相關企業具有相對健康的資産負債表和穩健的資金流,預計2018年的盈利增速為28%,且當前市盈率較低,優於離岸市場股票。這些都為主動投資者帶來了多元化配置新興市場資産的重要機遇。

  天達資産管理公司表示,A股具有大幅提升海外投資者風險收益的潛力。新興市場投資者如果具有足夠的資金彈性投資A股,有可能獲得比H股更高的回報。針對海外投資者對投資市場風險的關注,天達對比MSCI中國A股指數和其他指數後認為,中國股市的波動性本身與地區內其他國家相比並沒有實質性區別。

  斯特拉頓街資産管理公司首席投資官安迪希曼表示,對於當前需要尋求美元之外多元化資産配置的投資者而言,對人民幣計價證券的需求正在不斷提升。海外企業也將從中國資本市場獲得更多貨幣多元化收益。

  海外機構投資者參與也有助於中國金融市場長期發展。高盛認為,A股“入摩”之後,入市的海外長期投資者行為模式迥異於零散投資者,其決策將更多參考基準指數和採取長週期資産投資,這將有效提升A股穩定性,有助於將投資文化集中在基礎面。匯豐認為,A股“入摩”在吸引海外資金的同時,也將促使中國上市企業進一步改善企業治理和商業運營模式。此外,考慮到當前80%的A股市場為零散投資者持有,A股“入摩”之後機構投資者市場比例的提升有助於A股市場長期穩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駐倫敦記者 蔣華棟)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