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夢實踐者]三代人:治八步沙 守綠家園

2018-06-25 13:50: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八步沙是位於騰格裏沙漠南緣的一片內陸沙漠,總面積7.5萬畝。上世紀80年代以前,這裡的沙丘每年以10米的速度向南推移,周圍的農田、道路常常被黃沙埋沒。1981年春天,甘肅古浪縣土門鎮六位60歲左右的村民,不甘心將世代生活的家園拱手讓給沙漠。在勉強填飽肚子的情況下,他們以聯戶承包的方式,進軍八步沙,組建了集體林場。

  這六位老人被當地人親切地叫作“六老漢”,他們分別是郭朝明、賀發林、石滿、羅元奎、程海、張潤源,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援下,六位老人封沙造林、治理沙害,成為八步沙的第一代治沙人。

  古浪縣是全國荒漠化重點監測縣之一,境內風沙線長達132公里,八步沙位於古浪縣東北部。

  “老人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要保住耕地和家園,不讓風沙蔓延過來。”郭朝明的兒子郭萬剛説,父輩們當初就是抱著守護家園的心態,堅定地選擇了治沙。

  想法雖好,但由於當時條件有限,六老漢治沙面臨著諸多困難。他們居住的土門鎮距離當時的治沙點7公里,沒有公路,也沒有合適的搬運工具,這成了治沙的第一個障礙。經過商議,六老漢選擇了最原始的方式——人背驢馱,帶著樹苗、草種和工具挺進沙漠。

  解決了交通和搬運的問題,新的問題接踵而至。沙漠裏種樹成活率太低,尤其是被風沙打過後,只有不到30%的樹能夠存活。六老漢開始尋找問題的根源,通過觀察,他們發現草墩子旁邊種植的樹成活率高,由此他們總結出“一棵樹一把草,壓住沙子防風掏”的方式,堅持了5年以後,樹的成活率明顯提高。

  秋季壓沙活多任務重,六老漢各自回家動員家裏人“參戰”,六戶人家40多口人齊上陣,年紀最小的只有10多歲。

  眼看著八步沙一點點變綠,六老漢的頭髮也白了,後來四位老人相繼去世,另外兩人也幹不動了。但是,八步沙還沒有治理完,六老漢捨不得放棄這片林子,於是六老漢們的孩子接替他們,成為了第二代治沙人。

  1983年,31歲的郭萬剛辭掉土門鎮供銷社的工作,回來接替父親郭朝明繼續治沙,這一幹就是35年。

  與郭萬剛一樣,石銀山從父親石老漢手裏接過治沙擔子的時候不過22歲。如今48歲的石銀山已經鬢角泛白。摸了摸頭髮,他感嘆説:“你看,當年的娃娃也成老漢了,八步沙更綠了。”

  當昏倒在樹坑旁的賀發林老漢被送到醫院甦醒後,對兒子説:“娃娃,爹這一輩子沒啥留給你的,這一攤子樹,你去種吧。”

  如今,66歲的郭萬剛已成為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場長,八步沙也從最初的六老漢帶領六個家庭幹,到二代治沙人郭萬剛、賀忠祥、石銀山、羅興全、程生學、王志鵬帶著當地群眾幹,治沙隊伍壯大了,治沙工具和技術也先進了。

  “現在條件好多了,比起父輩‘一棵樹一把草,壓住沙子防風掏’的治沙方式,我們現在主要是打草方格、細水滴灌,地膜覆蓋,這些方法速度快、效率高。”郭萬剛説。

  2016年,郭萬剛的侄子郭璽來到八步沙林場工作。如今,33歲的郭璽是八步沙林場最年輕的員工,也是第三代治沙人。在未來日子裏,他將接替郭萬剛,守護這片林場。

  經過三代人多年的治理,現在八步沙已成為南北長10多公里、東西寬8公里一片綠意盎然的林場。眾多植被保護著周邊3個鄉鎮近10萬畝農田,古浪縣的風沙線整體後退了15公里。

  八步沙得到了徹底根治,但八步沙林場的治沙人並沒有閒下來,他們開始探索如何從治沙中獲取經濟效益,這是老一輩治沙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我們治理沙漠幾十年,經驗比較豐富,技術相對成熟,工程品質到位,很多地方的綠化工程都願意交給我們來做。”郭萬剛認為,治沙不僅要有生態效益,還要有經濟效益,這樣林場才能夠更長久地發展下去。

  2009年,他們成立了古浪縣八步沙綠化有限責任公司,通過工程公開招標的方式,承擔實施了多項縣裏重點防沙治沙工程建設。截至2018年春季,他們在麻黃塘治沙環路沿線完成工程治沙造林2萬多畝,封沙育林草1.8萬畝,防沙治沙施工道路綠化工程56公里,栽植各類沙生苗木800多萬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琛奇 陳發明 通訊員 劉靜怡)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