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美美議員鼓噪與臺“復交” 島內學者:讓某些人“爽一下”而已

2018-06-22 09:13: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環球時報記者 范淩志】繼美國參議院通過鼓動美軍適當參與臺灣軍演的“2019國防授權法案”後,美國親臺議員又拋出提案,鼓動美國拋棄一個中國政策與臺灣“復交”,承認“臺灣為主權獨立的國家”。有分析認為,在美國和中國關係緊張之際,這些動向值得高度警惕。

  鼓動美國拋棄一中

  美國眾議員羅拉巴克是美國國會“臺灣連線”共同發起人之一,長期支援臺灣。據臺灣“中央社”21日報道,他拋出的最新決議案稱,臺灣從未被共産黨政府管轄,大陸一直以一中政策阻止臺灣加入並充分參與國際組織和活動,但“一中政策已經過時,不能反映臺灣半個多世紀以來作為主權獨立國家的明顯事實,臺灣與多國保持外交、文化及經濟關係,跟美國也保持正式外交關係直到1979年”。他鼓動美國總統拋棄“有瑕疵的一中政策”,改為採取“符合現況的一中一台”,以承認“臺灣為主權獨立國家”。羅拉巴克聲稱,美國政府“目前在外交關係中不承認為國家的地區共有5個,其中只有臺灣是發展成熟完備的民主國家”。提案同時慫恿美國著手準備與臺灣“恢復正常外交關係”,並積極支援“臺灣充分參與聯合國,以及以主權國家為會員的國際組織”。

  21日,臺“外交部北美司副司長”陳慧蓁以“非常感謝”對上述提案做出回應。“臺獨”組織“臺灣人公共事務會”會長郭正光稱,這項提案反映美國國會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一中政策已不合時宜,且背離臺灣為自由民主國家”,現在正是採取“一中一台”的好時機。

  多次拋出類似提案

  香港東方日報網21日稱,1979年美國與大陸正式建交,同時與臺“斷交”;1982年,美國與大陸發表三個聯合公報,並成為美國一個中國政策的基礎。文章提到,美國議員提出類似提案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從2005年至2013年共有3名長期親臺議員拋出類似提案。

  據《環球時報》了解,2005年和2007年,一直力挺臺灣的前共和黨眾議員唐克多曾兩度提案敦促布希政府與臺灣“恢復邦交”。當時大陸外交部表示強烈不滿,要求美國政府採取明確反對的立場,並阻止眾議院通過這項提案。“中央社”21日提到,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2016年1月曾在《華爾街日報》撰文,鼓動美國新政府重新審視一中政策,在國務院正式接待臺灣官員、提升臺北辦事處位階至“正式外交代表團”、正式邀請臺灣領導人到美國旅行訪問、允許美國最資深官員到臺灣處理公務,最後是全面恢復“外交承認”。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美國外交室主任袁徵21日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稱,他剛剛去美國,跟美國國務院臺灣事務協調處官員溝通過,對方把美國基於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一個中國政策原原本本復述了一遍,用來表示美國的立場沒有任何改變。袁徵説,“美國跟臺當局建交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羅拉巴克本人也知道不可能通過。

  “臺灣沒有幸災樂禍的理由”

  香港《亞洲週刊》此前報道稱,美國保守派判斷大陸的國力勢將超越美國;如果現在再不遏制,將來就會失控,也將損害美國的國家利益。因此特朗普團隊的戰略就是必須遏制正在快速崛起的中國大陸,“以‘一中一台’和‘聯俄制華’對付中國,甚至可能臺美復交,美軍重返臺灣協防”。

  島內有不同觀點。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外交及國防組”召集人林鬱方21日在《中國時報》撰文認為,只要了解特朗普的行事風格,就知道他根本沒有打“臺灣牌”以壓制大陸的念頭。日本和韓國是美國在亞洲的最重要盟友,但日本無法阻止美國退出TPP,安倍首相一再前往美國和特朗普會面,極盡討好之能事,但日本出口美國的鋼鋁製品依然被美國課徵高額關稅。因為在特朗普眼裏,“盟友往往佔盡美國便宜,是大賺美國錢的損友”。林鬱方稱,渴望美國接納臺灣這枚棋子的人必須問自己一個問題,“臺灣在川普(特朗普)心中的地位會超過加拿大、西歐和日、韓嗎?如果川普無視與盟邦的多年友誼,即使臺灣成為美國的棋子,他會重視臺灣的觀點和利益嗎?”文章説,美國國會一年多來的確不斷通過相關法案,要求提升美國和臺灣官員的互訪層級及加強雙方軍事交流,但執行權在行政部門手裏;臺灣根本沒有幸災樂禍的理由。

  臺大教授張亞中告訴《環球時報》,羅拉巴克是議員,不是決策者,講話不用負責任,他的話只是為了讓某些人“爽一下”而已。臺灣媒體和一些網民之所以興奮,是因為一般老百姓對國際關係的認知不是很深刻,只有很簡單的邏輯“美國能跟臺灣建交有什麼不好?”他們不會想到,美國真的推動這個事情,會對兩岸關係乃至中美關係産生多麼巨大的震撼。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