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智慧審”“異地傳”,辦事不再繁(大數據觀察聚焦電子政務)

2018-06-20 14:14: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電子政務如何破解“辦事繁”?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在資訊標準化、數據共用和平臺建設上下功夫。以精細週密的後臺改造,換得群眾“極簡”的辦事體驗,各地探索出跨部門、跨平臺甚至跨地域的工作機制,讓群眾辦事越來越方便。

  多個部門“兜圈跑”,辦理程式“連環套”,辦事窗口排長隊,複印材料一大堆……曾經,繁瑣的辦事體驗讓許多群眾很是無奈。電子政務時代,政府部門運用網際網路思維打通理順各個環節,讓群眾的辦事效率越來越高。

  跨部門

  以數據標準化實現資訊共用,完善政務服務“一張網”

  “這份工作正好符合我的期望,我的條件也正好符合崗位的要求。”小譚是廣西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的一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從技校畢業後一直在家務農,去年他參加了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專場招聘會。在招聘會現場,他很快從一家深圳企業找到工作,10天后就正式上崗,小譚對此很滿意。

  然而,小譚不知道的是,他所説的“正好”,其實是貧困勞動力就業資訊和企業用工需求精準匹配的結果。招聘會上,跟他一樣找到合適工作的求職者還有很多。

  廣西壯族自治區就業局局長侯龍生説:“我們從廣西扶貧辦獲取建檔立卡人員資訊,將數據與廣西公共就業服務資訊平臺的農村勞動力資訊數據庫及企業崗位資訊數據進行比對,搞清楚貧困勞動力能從事什麼工作,哪些企業的崗位適合當地貧困勞動力,再根據這些有針對性地組織招聘會,提高成功率。”

  招聘方與應聘方的精準匹配,得益於數據資訊的共用與應用。廣西一直在探索如何打破各部門之間的數據壁壘,通過大平臺整合數據實現資訊共用。

  201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辦公廳建成自治區數據共用交換平臺。各個政務資訊系統按照統一標準進行對接開發,將共用數據對接到平臺上,實現數據標準化,減少重復開發,提高資訊使用效率。

  2017年底,廣西壯族自治區數據共用交換平臺實現與國家數據共用交換平臺的對接;2018年4月,廣西14個設區市完成市級數據共用交換平臺建設及對接。至此,廣西打通了國家部委、自治區部門、設區市部門、縣級部門政務數據共用交換的通道。

  “目前,數據共用交換平臺已經共用數據庫541個,結構化數據1.8億條,數據對接介面312個,共用文件384個。”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務服務監督管理辦公室副巡視員楊儉説。

  數據整合推動了資訊標準化、統一化,進而促進了審批智慧化、服務自助化、辦事移動化。以此為基礎,廣西打造24小時“網上政府”,以電腦替代人工,為企業和群眾提供全天候不間斷智慧審批服務,甚至“秒批”網上辦事申請。

  楊儉表示,當前廣西正在優化完善全區政務服務“一張網”的基礎上,加快制訂和完善網上辦事及資訊共用的工作模式,加快推進全區“一張網”向專業化、智慧化拓展及轉型升級,進一步提升廣西的政務服務水準,方便群眾辦事創業。

  跨平臺

  線上線下簡化流程, “小事在家門口辦、大事不用跑出鎮”

  日前,浙江省長興縣太湖街道新塘村代辦員沈小英的手機收到了一條資訊,是新塘村的村民范丹紅髮來的。沈小英説,“她懷孕了,要辦生育登記,自己不方便出門,就把需要的相關資料都拍照發我了。”她將這些材料通過一款名叫“便民事項移動辦”的手機APP填報上交,整個申報過程不超過2分鐘。

  移動化辦理打破了“辦事一定要在服務中心”的思維局限,讓就近辦、家門口辦成為“最多跑一次”的常態。長興縣依託城市智慧管理系統、鄉鎮四大平臺和政務服務網,先後解決了平臺搭建、系統打通、許可權下放、人員培訓四個難題,梳理出群眾跑得最頻、鄉鎮有權辦理、適合手機操作的45個事項。

  寧肯後臺改造繁雜,不讓群眾辦事煩心。審批辦事的移動化改造,最難的是端口開發,最關鍵的是許可權下放。從城市智慧管理系統到縣鄉級行政審批系統,關鍵端口的開發就像螺絲帽將兩個艙體契合擰緊。“手機操作要求表單簡化和界面友好,倒逼我們優化前端、簡化流程,同步推進線上和線下的減時、減材料、減事項。為此,我們多次召集相關部門和程式開發單位反覆商量,不斷優化,才有了現在的效果。”縣行政服務中心副主任江衛紅説。

  “變群眾跑路為內部流轉辦理,省去了條線辦事人員出差、病假等因素造成的時間耽擱。如果事情辦理不及時,卡在哪個環節,從手機APP狀態可以一目了然。”江衛紅介紹,在先期試點的太湖街道和洪橋鎮推行移動辦理一個多月來,已累計辦件250多件,佔鄉鎮總辦件數的35%,辦件在承諾時間內辦結率100%。

  “移動化辦理”贏得越來越多群眾點讚,而“全網格代理”則從面上實現了“件件不遺漏”。

  錢勝華是洪橋鎮東王村的村支部委員,同時兼有村級網格代辦員的身份。為了方便群眾找到他,他專門建了一個涵蓋網格所有人的微信群。像錢勝華這樣的代辦員,不僅每個行政村、社區有,園區黨群服務中心、商圈服務中心等紅色服務驛站也都有,形成了多渠道受理、網格員代辦的服務終端網路,把窗口前移到群眾和企業的家門口。目前,全縣代辦員總數達到1180人、服務網格縮短到10分鐘路程內,打通了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服務支點和神經末梢。

  線下代辦跑,線上數據跑。在實施以“移動化、全網格”為主要內容的改革後,長興縣28.5%的事項可以借助手機APP在家中直接辦理,其他事項可通過全網格代辦或鄉鎮一窗辦理,平均減少辦事材料30%以上,真正實現群眾“小事在家門口辦、大事不用跑出鎮”。

  跨地域

  依託全國共用數據系統,“異地辦”省時省力還省錢

  人在外地,急需辦理護照,怎麼辦?大學生紀平(化名)體會到了電子政務異地辦理的甜頭。

  紀平就讀于曲阜師範大學數學系,戶口在山東煙臺市牟平區, 要去英國參加為期一週的遊學訪問活動,急需辦理護照。“一般辦理護照都需要回到戶籍所在地,路上一來一回,加上辦證的時間,最少要預留兩天。”紀平説,抱著試試看的心理,他電話諮詢了曲阜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接待大廳,被告知可以在網上填報資訊進行審核,並就近採集指紋等個人資訊,省內居民只需身份證即可。他説,“採集過程也非常快,一次辦結,10個工作日就可以取證了,異地辦護照真是太方便了,省時省力還省錢。”

  2013年,公安部就決定施行非戶籍地居民就近辦理出入境證件的便民利民措施。曲阜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隊外事管理中隊副中隊長焦靖告訴記者,曲阜從2015年開始強化出入境電子政務服務,前期手續網上填報,異地就近辦理普通護照、往來港澳通行證及團隊旅遊簽注、大陸居民往來臺灣通行證及簽注。

  去年11月,全國版出入境管理資訊系統順利上線運作,資訊實現了全國共用。“此前山東省公安廳有一套省內的出入境辦理系統,換到全國版以後,後臺系統都統一了,省外居民也可以看到辦證記錄,更便於辦理了。”焦靖説。

  據了解,曲阜出入境窗口現在平均每年承擔著8000多人的證件受理業務,其中受理異地業務佔近1/4,電子政務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根據群眾需求,曲阜出入境管理部門還開展了預約服務、到府服務、延時服務、加急服務,實行窗口彈性工作制。

  “辦理證件的居民,可以在網上填好相關表格,預約辦證時間,我們接待大廳還設置了自助照相機、自助繳費機等設施,居民只跑一次就可以辦理完成。”焦靖説,去年9月25日,曲阜出入境短信平臺正式投入運作,辦理出境證件的申請人在證件製作完成後,第一時間就能接到領取證件的短信通知,可隨時前往出入境窗口領取證件。

  《 人民日報 》( 2018年06月20日 09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