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理上網來】以創新為基點,是“過坎”的關鍵

2018-06-16 16:27: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6月14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濟南考察浪潮集團時強調指出:創新發展、新舊動能轉換,是我們能否過坎的關鍵。要堅持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大力培育創新優勢企業,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習總書記的鏗鏘話語,體現出握手成拳的緊迫感,為切實把新發展理念落到實處,不斷取得高品質發展新成就,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指明瞭方向。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作出的重大科學判斷。高品質發展開啟了我國經濟發展的歷史新方位和新的歷史進程。因此,未來30多年,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高品質發展是強國之本、築夢之基,唯有轉向高品質發展,才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創新發展怎樣才能過坎、實現高品質發展?答案就是,要把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落到實處,牢牢把握以推動高品質發展為根本要求,牢牢把握以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牢牢把握“三個變革”的基本路徑,牢牢把握著力點,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産業體系,牢牢把握制度保障,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成功駕馭經濟發展的大局中,我們黨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堅定不移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引領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經濟結構出現了重大變革,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服務業高於第二産業;我國已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鋼鐵、煤炭去産能超額完成任務,房地産庫存明顯減少,企業杠桿率穩中有降,減稅降費成效顯現,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等短板加快補齊;科技創新和技術擴散進入活躍期,科技領域創新從跟跑為主轉向更多領域並跑、領跑,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正在加速孕育;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全面深化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更高水準的開放已全面展開。

  要看到,我們在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品質發展上雖取得了新的進展,但同時也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困難:要素市場發育滯後、價格扭曲和市場壁壘仍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制約因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我們將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困難。就像爬珠穆朗瑪峰,最後的兩百米可能是最困難的一段歷程”。

  因此,我們要有效應對和解決新挑戰、新問題。推動高品質發展,關鍵是要按照新發展理念的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推動高品質發展的主線,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以處置“僵屍企業”為突破口,打破行政性壟斷,切實提高市場效率,降低實體經濟成本;要以提高供給體系品質作為高品質發展的主攻方向,扭住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就業、教育、收入、社保、醫療、養老、居住、環境、食品藥品安全、社會治安等問題,增加優質服務供給,同時降低服務成本,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創新是我們能否過坎的關鍵。切實把新發展理念落到實處,不斷取得高品質發展成就,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擺在當前的重大課題。我們要進一步學懂弄通並貫徹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打好“三大攻堅戰”。(作者張其佐係經濟學家、G20與新興國家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