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幸福美麗新邊疆】春風化雨潤三沙 被教育改變著的南海之島

2018-06-10 14:02: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三沙永興學校內,孩子們二次利用的輪胎。新華網 張斌 攝

   新華網海口6月10日電(周淑儀)一望無際的大海,五彩繽紛的珊瑚,形態各異的海魚,結滿碩果的椰子樹……三沙永興學校敞亮的展覽室裏,展出著學校小學部及幼兒園部的孩子們完成的“三沙印象”作品,不少孩子的作品新意強、創意足、完成度高,眾多參觀者駐足驚嘆。在祖國最南端的地級市,孩子們接受著完備系統的現代化教育,幼小的心靈開出善與美的花朵。而三沙市,也如它哺育的孩子們一樣,被這春風化雨的力量,悄然改變著……

   一腔熱忱築夢三沙

   2015年,三沙市第一所學校——三沙永興學校建立,學校已開辦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及職業教育培訓,駐島職工和漁民的子女免費獲得教育。此外,永興學校設有檔案館和水下考古中心,三沙圖書館臨時圖書室亦設在三沙市永興學校,向駐島軍民開放。

   三沙永興學校興辦初期,學校日常管理及師資隊伍暫由瓊臺師範學校委派,師資屬於支教性質。一批又一批的支教教師,接茬在這座島嶼學校上,哺育新芽。

   今年27歲的熊海龍是瓊臺師範學院的一名教師,于2017年響應支教號召,成為三沙永興學校第五屆的一名支教教師,主教科學和體育。

   “雖然我祖籍在四川,但我在海南出生長大,對海南有很深的感情,大學又選擇了教育類學科,所以一直很希望參與支教,把學到的知識和能量傳遞給海南邊遠地區的孩子們。”熊海龍説,當學院下發通知向廣大教師諮詢是否有意願前往祖國最南端的三沙市永興島支教時,他覺得機會來了。

   2017年8月26日,熊海龍時隔一年,仍能準確説出赴島支教的時間。“從‘三沙一號’上下來,踩上島的那一刻我特別激動、特別感慨!”支教的名額是學院在對教師的業務能力、教學水準、支教意願等多方面綜合考核後下發的,他表示能得到這個機會,非常榮幸。

  學生作品。新華網 張斌 攝

   目前三沙永興學校包括校長在內的教師共8名,這是一支平均年齡不足30歲的年輕隊伍。為什麼選擇距離遠、設施條件還很有限的三沙市支教?熊海龍認為,這是整個團隊的年輕人共有的一種闖勁,希望能夠盡己所能,為島上孩子們提供更多接觸外面世界的機會,開拓其視野和思維,同時也教會他們長大之後要愛國愛島。

   “量”轉“質”追求教育穩定化

   熊海龍回憶道,在第一堂科學課上,他問孩子們大海是什麼顏色的,孩子們都回答説是白色的。因為個頭不高,視線比較低,面對大海的時候,孩子們看到最多的是白色的浪花。在熊海龍看來,還沒有形成完整知識體系的孩子們,也還沒被思維定式套牢,如果給他們更高的平臺,他們看得更遠,也會看得更多。

   因此,在三沙市委市政府的支援下,學校在教學過程中,也會適當使用一些遠端教育資源,和海口濱海九小、北京京源學校等進行同步課堂。課下也會鼓勵孩子們提升動手能力,用水彩、彩泥或是海邊常見的貝類、礁石、沙土創意作畫,併為孩子們舉辦展覽。“我們甚至還會收集島上電瓶車的廢棄輪胎,用顏料二次加工,給孩子們做運動器材。讓孩子們學會二次利用身邊隨處可見的可回收物品,樹立生態保護意識。”

   熊海龍認為,教育是一個長期且系統的工程,如果教師的教學期限太短,孩子剛習慣你的教學,你也才剛了解孩子的情況,支教時間就要結束,又要換新一輪支教團隊和孩子進行新一輪的溝通,去思考如何讓他們更好地接受新知識,這個時間會很長,對孩子非常不利。“所以我們團隊達成一致,近期向三沙市政府提出了申請,變更原先半年一輪的支教期為2年-3年一輪,同時也達成一致,希望繼續留下為三沙永興學校的教育事業繼續奮鬥。”

  學生作品。新華網 周淑儀 攝

   特色課程滿足需求多元化

   建校初始,三沙市委市政府為滿足駐島群眾的多元需求,將三沙永興學校定位為一所集幼兒園教育、小學教育及成人職業培訓為一體的綜合性學校。因此,對於常年駐紮島上的軍警民而言,這所祖國最南端的學校為他們開設了一個“大型興趣班”。

   據熊海龍介紹,經面向全島各單位及個人的問卷調查顯示,最受廣大群眾歡迎的技能培訓課程有南海水下文物保護鑒別、球類運動裁判、電腦技術、繪畫、書法、音樂等,待確定每月一期的培訓時間、地點、內容後,校方會與島外相關專家學者對接,邀請其赴島進行培訓,辦班至今反響良好。

   除了“引進”各類特色課程,豐富駐島群眾生活,三沙市還積極與海南省教育廳及省考試局對接,爭取國家教育考試考點落地,滿足駐島軍民教育考試需求。6月4日,海南省考試局已發佈消息稱,批准三沙市永興島建設國家教育考試考點。其中,最直接的成果是,三沙考生下半年可直接在市內參與全國電腦等級考試。

   未來,教育鏈條上的缺環將被慢慢填滿。當前,海南省教育廳已同意三沙永興學校設立成人函授點,待該舉措進一步完善後,島上駐島群眾要想獲得更高學歷,可就近在學校讀書考試,取得學歷文憑。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