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期待上合 相約青島]十七歲青春向未來

2018-06-07 10:19: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17歲,對一個人來説,正是生機勃勃的花季年輪;

  17年,對一個區域合作來説,正是成長擴圍的成熟時期。

  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將在山東省青島市舉行。作為迄今唯一在中國境內成立、以中國城市命名、總部設在中國境內的區域性國際組織,上合組織在完成首次擴員後回到17年前的誕生地中國,備受各界矚目,更具承前啟後的重要意義。

  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6月9日在上合組織阿斯塔納峰會上的鄭重承諾言猶在耳:“中方將認真履職盡責,同各方一道,努力給各國人民帶來越來越多的獲得感,攜手創造本組織更加光明的未來。”

  接棒上合組織輪值主席國一年來,中國弘揚“上海精神”、挖掘擴員潛力、促進團結合作、共謀穩定發展,在各方大力支援下,成功舉辦了160多項重要機制性會議和大型多邊活動。一年間,上合組織各方政治互信升至新高度,在安全、經濟、人文三大重點合作領域取得豐碩成果,為青島峰會的召開奠定了堅實基礎。

  安全協作取得新進展

  “利莫大於治,害莫大於亂”。安全是發展的前提,沒有安全就談不上發展。維護地區安全穩定是上合組織的成立初衷,也始終是各成員國密切合作的優先方向。從共同打擊境內外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和暴力恐怖勢力,到執法安全、資訊安全、禁毒、反洗錢、打擊跨國犯罪等領域,上合組織不斷拓展安全合作領域,豐富合作實踐,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發揮了不可替代作用。在習近平主席倡議下,2017年上合組織成員國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反極端主義公約》,有效遏制了極端主義蔓延勢頭,進一步豐富和夯實了上合組織安全合作的法律基礎。

  中國始終視安全合作為上合組織的立足根基,倡導秉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安全觀,推行綜合施策、標本兼治的安全治理模式,推動上海合作組織安全合作邁上新臺階。一年來,各方加強執法安全合作,構建更加嚴密健全高效的執法合作網路,共同加強維穩能力建設,制定了未來3年打擊“三股勢力”合作綱要等文件。

  在安全機制建設方面,各方在地區反恐方面開展了大量有效合作,通過日常資訊溝通、聯合演習、人員培訓等方式加強協作,完善執法安全合作體系,健全現有合作機制,有效應對“三股勢力”回流滲透,共同維護各成員國政權、制度、社會安全和穩定。

  在拓展合作領域方面,中國主辦了“廈門—2017”上合組織網路反恐聯合演習,維護各成員國資訊空間安全,強化打擊網路恐怖主義的協調行動能力。在全球毒品形勢惡化背景下,中國呼籲各成員國禁毒部門強化合作,嚴厲打擊毒品制販斬斷“恐”“毒”勾連的鏈條。

  上合組織把自身安全同地區國家安全融合起來,中國支援上海合作組織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出一致聲音,為推動熱點問題政治解決貢獻力量。阿富汗是上合組織觀察員國,近期安全形勢有所惡化,引起各方關切,中國呼籲各方支援阿富汗和平和解進程,完善“上海合作組織—阿富汗聯絡組”機制相關工作,推動阿富汗和平重建事業。

  務實合作實現新突破

  “為國者以富民為本”,務實合作是上合組織發展的物質基礎和原動力。上合組織各成員國、觀察員國和對話夥伴國均位於“一帶一路”沿線,中國與各國傳承古絲路精神,弘揚“上海精神”,平等協商,深挖區域合作潛力,共創合作機遇,積極拓展各領域的務實合作,謀求各方共同發展。

  對接發展戰略,提升經貿合作。上合組織成員國都處於發展振興的關鍵階段,都制定了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戰略。各國加強發展戰略對接,能夠發揮各自資源、技術、人才、資金等比較優勢,實現“1+1>2”的效應。中方和有關各方正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等區域合作倡議以及哈薩克“光明之路”計劃等各國發展戰略對接,開展國際産能等多領域的合作。目前,一些對接合作已進入從理念到行動、從規劃到實施的新階段,並取得了早期收穫,如中巴經濟走廊、中烏鵬盛工業園等。得益於此,我國與上合組織其他成員國貿易投資便利化不斷推進,經貿合作實現快速發展,中國成為多數成員國的最大貿易夥伴。去年我國與上合組織其他成員國貿易總額達2176億美元,同比增長19%。在投資方面,截至今年一季度,我國對上合組織其他成員國各類投資存量約為840億美元,多個大型能源、礦産和工業製造項目順利推進。

  聯通各國設施,拉緊利益紐帶。道路通,百業興,交通設施互聯互通是區域合作的優先領域和重要基礎。在中方的大力推動下,各方決定優先實施已達成共識的互聯互通項目,隨著《上合組織成員國政府間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化協定》生效,中吉烏公路全線貫通,中國—中亞天然氣管線和中哈、中俄原油管道建成運營,中歐班列常態化高效運作,上合組織區域內初步形成涵蓋公路、鐵路、油氣和通信的複合型基礎設施網路。

  加強金融合作,增辟融資渠道。上合組織各成員國間的務實合作,離不開資金融通。中方支援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上合組織銀行聯合體、中國—歐亞經濟合作基金等金融機構為區域內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資源開發、産業合作等提供更多融資支援。中國支援上合組織國家企業到中國發行“熊貓債”,支援各國金融機構開展人民幣融資業務,鼓勵各國企業在跨境貿易及投融資活動中使用本幣結算。中方還積極推動成立上海合作組織開發銀行,為本組織基礎設施建設和經貿合作項目提供融資保障和結算平臺。

  人文交流收穫新成果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古老的絲綢之路見證了各國人民結下的深厚傳統友誼。中國大力推動上合組織各成員國民心相通,鞏固世代睦鄰友好,支援商界、學界、媒體、智庫、文藝團體等各行各界,全方位開展友好交往和人文交流,增進各國人民相互了解和傳統友誼,築牢上合組織發展的社會民意基礎,係牢各國人民的人文紐帶。

  上合組織首屆媒體峰會、首屆上合組織成員國旅遊部長會議、首屆上合組織婦女論壇、首屆上合組織文化藝術高峰論壇、首屆上合組織醫院合作論壇、首屆上合組織經濟論壇……中國擔任輪值主席國期間,一個個“首屆”彰顯了中國向世界講述“上合故事”的行動力度。

  6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提議的上海合作組織首屆媒體峰會在北京舉辦,來自上合組織各國的新聞事務部門負責人和110多家主流媒體負責人齊聚一堂,圍繞“弘揚上海精神 開啟媒體合作新時代”主題,共話上合組織各國間的媒體合作。峰會期間,與會媒體代表發表了加強媒體交流合作的倡議,並簽署了一系列媒體交流合作協議和備忘錄。各國媒體決心發揮民心相通的重要橋梁作用,向世界講述更多“上合故事”,發出更多“上合聲音”,用實際行動努力做“上海精神”的弘揚者、務實合作的開拓者、人民友好的傳播者。

  一年來,民間組織論壇、職業工人技能大賽、上合昆明國際馬拉松賽、青年交流營、中小學生夏令營等一大批獨具創意的文化交流與合作活動“遍地開花”。這大大拉近了上合組織各國民眾間的距離,增進了彼此間的了解和友誼。中方還不斷拓寬上合組織各國民間和社會交流的新渠道,深化文化、教育、衛生、旅遊、體育、媒體等各領域交流合作。藝術節、音樂節、青年節、教育周、電影節等各類人文交流活動,為各國民眾加強相互了解、增進友誼搭建起多彩的橋梁,強化了上合組織的“大家庭”意識,世代友好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徐惠喜)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