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外管局年報展望:今年我國國際收支將延續基本平衡格局

2018-06-05 09:39: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近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發佈《國家外匯管理局年報(2017)》(以下簡稱《年報》)。2017年,我國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展望2018年,我國國際收支將延續基本平衡格局,跨境資本流動總體穩定。同時,也將深化外匯管理改革,推動金融市場雙向開放,穩妥有序地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對於經常項目外匯管理,《年報》指出2018年將堅持改革開放和防範風險兩大基本原則,轉變管理理念,主動適應全面開放新格局,進一步促進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切實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不斷提升監管成效,防範跨境資本流動風險。

  穩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對我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有助於我國更深層次融入全球化發展,達到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效果。

  近年來,“滬港通”“深港通”、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等跨境證券投資措施的穩步推進,有力拓展了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廣度和深度。2017年,“債券通”推出,進一步豐富了境外投資者的投資渠道,有力推動了債券市場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根據《年報》數據顯示,自2017年7月3日“債券通”項下“北向通”正式開通至12月31日,累計成交2760億元人民幣。截至2017年末,共有866家(只)境外機構或産品入市開戶,境外機構銀行間市場債券託管規模為11775億元人民幣。

  為更好地支援真實合規的對外貿易投資活動,內保外貸管理得到進一步完善。內保外貸項下資金回流限制放寬,允許內保外貸項下境外債務人通過向境內放貸、股權投資等方式將擔保項下資金直接或間接調回境內使用,進一步便利了資金使用。同時,強化對內保外貸業務非現場核查和現場檢查,提高銀行業務合規意識和管理水準,引導內保外貸業務健康有序發展。

  過去一年,一系列資本項目便利化改革順利開展。《年報》介紹,特定區域、特定行業的結匯資金對外支付便利化試點落地,為進一步放開資本項目外匯收入結匯與支付管理積累了經驗。深圳地區銀行不良資産跨境資産轉讓試點、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高科技企業外債便利化試點以及天津融資租賃企業外債便利化試點等先後開展,積極探索符合地方經濟發展實際和企業涉匯需求特點的改革措施,切實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對於2018年如何推進資本項目開放,《年報》表示,將積極探索資本項目外匯管理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新領域、新方法,穩步推進跨境證券投資外匯管理改革,擴大金融市場雙向開放,穩妥有序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進一步健全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下的外債和資本流動管理體系,不斷強化資本項目統計監測和事中事後監管,切實防範跨境資本流動風險。

  “2018年我國國際收支將延續基本平衡格局,跨境資本流動總體穩定。” 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表示,展望今年,全球經濟總體延續復蘇態勢,我國經濟穩中向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紮實推進,金融市場相關改革和對外開放穩步實施,均有利於形成雙向流動、更加均衡的跨境資本流動格局。隨著我國經濟內生動力穩步提高,高品質發展取得新進展,我國國際收支和外匯市場總體平衡和平穩運作的大格局不會改變。

  潘功勝介紹,下一步外匯市場改革與開放將採取以下措施:一方面,深化外匯管理改革,推動金融市場雙向開放,穩妥有序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建立健全開放的、有競爭力的外匯市場,實行高水準的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落實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吸引高品質外商來華直接投資;另一方面,維護外匯市場穩定,防範跨境資本流動風險,保障外匯儲備安全、流動和保值增值,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華林)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