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美媒給在華外企開“避雷”藥方:雇人,看圖,學中國法律

2018-06-04 09:09: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記者 白雲怡】“美國企業向中國道了很多歉”,美國《華爾街日報》2日以此為題的文章,回顧近來美國公司由於將臺灣或西藏列為“國家”,或無法準確反映香港和澳門的地位向中國道歉的事例。雖然字裏行間流露出些許不爽的意味,但該報還是連續兩天,分別在中英文版刊文向外國公司“諫言”在中國經營應當如何避免陷入“雷區”,包括聘請中國專家、了解中國國內有關地圖的規定以及注意中國廣告和網路管理法律等。

  該報英文版2日報道稱,美國倉儲超市好市多(Costco)近日在中國社交媒體上深陷風波,其一名高管被爆2016年在信中稱該公司高度認同臺灣是一個“國家”。該公司在中國的第一家實體店即將登陸上海。此外,據知情人士爆料,迪士尼也曾在一份線上表單中將香港和臺灣標成獨立“國家”,被舉報後很快修改了錯誤。

  針對這種情況,商業和貿易顧問給出的建議首先是“預防”。《華爾街日報》稱,企業可以採取種種措施,一開始就避免陷入這樣的困境。美中商會高級副總裁恩尼斯説,美國公司可以研究美國國務院、聯合國以及其他組織對中國領土的表述。另一名諮詢公司經理則表示,跨國公司在急於挖掘中國14億消費者時,有時會忘記文化差異,但“如果想在文化全球化中獲勝,那將是一場預防、預防、預防的遊戲”。

  在佈雷思韋特通信的市場與傳播專家看來,在進入市場之前,許多品牌就應聘請當地代理商預先評估行銷和媒體方案,並通過建立關鍵的社區商譽來創造有利環境。這些品牌代理商可以起到重要的預防作用,在出現問題時也可出手補救。

  如果已經犯了錯誤怎麼辦?“唯一安全的做法是以極其謙遜的態度迅速回應。”《華爾街日報》中文版援引GEC風險諮詢公司首席執行官安德里亞布朗的建議説,各公司最好制定一個強大的風險和危機管理綜合方案,擁有一個跨職能團隊,並且從CEO到董事會都要明確公司的政策方向。這將包括在關鍵性戰略風險問題上主動監控媒體和社交媒體,每天進行地緣政治和聲譽風險分析,並隨情況變化定期修改和重新制定方案。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