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智慧産業區域競爭力排名出爐 京津冀成“智慧擔當”

2018-05-16 10:42:00
來源:人民網-天津頻道
字號

  人民網天津5月15日電 (唐玉潔)今天上午,在第二屆世界智慧大會即將召開之際,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戰略研究院在南開大學發佈了其承擔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産業區域發展競爭力評價指數》和《新一代人工智慧科技驅動的智慧産業發展》兩份專題報告。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候任主席、南開大學原校長龔克,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戰略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劉剛,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戰略研究院項目專家、天津大學教授柳洲出席發佈會並對報告進行解讀。

  《新一代人工智慧産業區域發展競爭力評價指數》報告根據企業的實力、投資的能力、大學和非大學科研院所的創新能力、連結者的能力、政府的響應能力、創新生態系統的對外開放度等6個一級指標和19個二級指標,對中國智慧産業發展的區域競爭力水準進行評價。

  在中國智慧産業區域競爭力指數排名中,北京、廣東、浙江、上海和江蘇排在第一梯隊,分值分別為80.3、49.9、34.2、30.7和17.9。排在第二梯隊的省市自治區包括山東、安徽、湖北、天津、福建、四川、重慶、遼寧、貴州和黑龍江,分值分別為9.8、9.1、6.1、5.9、5.4、5.3、5.0、4.1、3.6、3.2。在排名前15位的省市自治區中,除了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之外,位於中西部地區的安徽、湖北、四川、重慶和貴州位列其中。

  在三大經濟圈中,京津冀以80.6的得分位列首位,長三角為60.7分位列第二,珠三角為45.6分位列第三。在經濟轉型升級所創造的智慧化需求的強力牽引下,三大經濟圈處於智慧科技和産業發展的前沿。

  “對排名前15的省市自治區産業競爭力評價指數的細化分析表明,經濟轉型升級所創造的智慧化需求是區域智慧産業發展的關鍵驅動因素;平臺主導的創新生態系統的活力和輻射帶動能力,決定和影響著區域産業競爭力的水準;大學和非大學科研機構創新能力對當地産業發展的影響是不確定的。” 劉剛表示,由此來看,如何構建多元創新主體協同發展的富有活力的創新生態系統,是區域發展智慧産業面臨的挑戰。

  《新一代人工智慧科技驅動的智慧産業發展》報告則在實際調查和大數據分析相結合的基礎上,建立了包括408家智慧企業、73所大學和56所非大學科研機構、138場2017年在中國境內召開的會議、84家産業聯盟、834家投資者、18個省市自治區和13個熱點城市在內的中國智慧經濟樣本數據庫。報告描述了中國智慧經濟發展的現狀和結構,揭示了中國智慧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隱秩序”,識別出以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中所創造的智慧化需求為牽引的智慧經濟發展的關鍵動力和機制,評價了中國智慧産業發展的區域競爭力水準。

  據了解,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戰略研究院由中國工程院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合作創辦,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潘雲鶴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天津市委常委、濱海新區區委書記張玉卓擔任院長。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戰略研究院以小實體、大聯合、網路化的模式,立足天津、面向全國,吸引全球資源建設。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