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學術隨筆:貫穿新時代戰略佈局的科學方法論

2018-05-14 19:22: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是我們黨立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方位、著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協調推進這一新時代戰略佈局,不僅要深刻認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和內在規律,而且要準確把握貫穿其中的科學方法論,確保取得實效。

  堅持以實踐為基礎的方法。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習近平同志指出,“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是從我國發展現實需要中得出來的,從人民群眾的熱切期待中得出來的,也是為推動解決我們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正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永不止步、永不懈怠的改革發展實踐,推動中國共産黨不斷深化對“三大規律”的認識,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科學判斷,制定出“四個全面”這一事關我國長遠發展的新時代戰略佈局。

  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實踐中來的。堅持以實踐為基礎的方法,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就要深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第一線,開展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深入了解人民群眾所思所盼和影響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突出問題,研究思路和對策,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戰略創新。同時,要在實踐中檢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具體舉措是否科學有效,在實踐中深化對“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認識,更好地協調推進這一新時代戰略佈局。

  堅持系統思維方法。“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是緊密聯繫的有機整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居於引領地位的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戰略舉措,這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將社會系統視為各子系統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有機體的科學方法。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系統結構中,戰略目標與戰略舉措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整體。作為戰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徑;作為戰略舉措,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為解決社會主要矛盾提供動力源泉、法治保障和領導力量。處理好這種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關係,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要求。

  堅持系統思維方法,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要注重研究社會系統的發展過程與內在規律,深入理解我國發展的結構性、層次性、開放性和複雜性,實現社會各領域的聯動和整合,形成各項事業相互促進、相互貫通的聯動效應。只有破除阻礙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準,才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此,要審時度勢、綜合平衡、重點突破,“十個指頭彈鋼琴”,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特徵,形成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合力。既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又要協調推進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堅持矛盾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體現了我們黨以矛盾分析方法觀察形勢、把握現實、制定藍圖,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正是因為認識到矛盾在社會各領域普遍存在,同時運用有重點的兩點論,我們黨明確了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的重點和著力點。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中,既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頂層設計和系統部署,又著力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總抓手、全面從嚴治黨的系統性和突破口。

  堅持矛盾分析方法,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需要準確分析主次矛盾的存在狀態,研究不同領域、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矛盾的特殊性,找到有效化解矛盾的方法和途徑。要牽住“牛鼻子”,以鮮明的問題導向和強烈的問題意識解決制約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主要矛盾,回應人民群眾的期待。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解決社會主要矛盾,就要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夢想成真和人生出彩的機會,讓人民群眾擁有更多成就感和獲得感,努力實現全體人民共建共用、共同富裕。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院長、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8年05月14日 16 版)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