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耶路撒冷美國新使館今“開張” 巴以和平又添波折

2018-05-14 10:5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5月14日電(張艾京)綜合報道,當地時間14日,遷至耶路撒冷的美國駐以色列新使館將舉行開館典禮。從宣佈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到啟動駐以使館搬遷,再到如今使館開館,特朗普政府在耶路撒冷問題上做出的一系列決定,給巴以和平進程蒙上了陰影。

  【美國駐以使館“搬遷”始末】

  作為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教宗的聖地,耶路撒冷受到無數信徒膜拜。同時,幾千年來,這座“聖城”也見證了因它而起無數場征戰。進入現代,耶路撒冷問題成為巴以衝突的核心之一。

  以色列在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後吞併東耶路撒冷,宣佈整個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巴勒斯坦則堅持把東耶路撒冷作為獨立的巴勒斯坦國首都。國際社會普遍不承認以色列對耶路撒冷擁有主權,因此很多與以色列建交的國家都把使館設在特拉維夫。

  美國方面,早在1995年,國會就通過法案,要求政府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但由於巴以問題的敏感性,此後美國歷任總統都不敢輕舉妄動。

  去年12月,特朗普宣佈承認耶路撒冷的“首都”地位,隨後啟動美國駐以使館從特拉維夫遷往耶路撒冷事宜。新使館定在5月14日,也就是以色列獨立70週年紀念日這天啟用。

  【新使館開館儀式:特朗普不去】

  此前外界預計,美國會派出盛大的代表團出席耶路撒冷新使館開館儀式,而且不排除特朗普親自前往的可能。不過根據美國白宮給出的消息,14日的典禮,特朗普不會參加。

  特朗普選定的赴以代表團人員包括副國務卿約翰沙利文(領隊)、美駐以大使戴維弗裏德曼、財政部長史蒂文姆努欽、特朗普大女兒伊萬卡、女婿庫什納、總統國際談判特別代表賈森格林布拉特。

  在選址方面,美國的新使館地址就在耶路撒冷南部阿爾諾納區的美國駐耶路撒冷總領事館。這是一個“臨時”地點,美國稱還將尋找合適地址修建永久性的使館。

  根據以色列媒體的説法,美國的新使館只處理護照和簽證等領事業務。只有美駐以大使和少數職員會搬入新館,使館未來的永久地址仍未確定。

  【耶路撒冷“歡迎”新使館】

  美國新使館“開張”前夕,以色列也在做著準備。5月7日,耶路撒冷的阿爾諾納區出現了至少三塊寫有“美國大使館”的路牌。

  這些路牌以英語、希伯來語和阿拉伯語書寫,豎立在美國使館所在地附近。這些路牌中的第一塊由耶路撒冷市市長尼爾巴爾卡特豎起。

  巴爾卡特當天在社交媒體“推特”上發文説:“這不是夢,是現實。我為今早挂上為美國大使館準備的第一塊路標自豪、感動。”

  此外,巴爾卡特還宣佈,計劃以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名字來為美國駐以色列使館附近的廣場重新命名,以此感謝特朗普和美國人民對以色列的支援。

  【“抗議”和“冷場”】

  美國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引發巴勒斯坦強烈抗議。近期,隨著美國新使館開館日期臨近,巴勒斯坦也呼籲國際社會抵制參加開館典禮。同時,作為對美國的回應,巴領導層還決定重新啟用1967年被以色列解散的東耶路撒冷市政府。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巴解組織)聲稱,參加開館典禮意味著為非法決定賦予合法性;誰參加這個典禮,誰就將成為侵犯巴勒斯坦人民權利、侵佔他們土地的“共犯”。

  同時,幾天前,以色列外交部發言人也曝出了一件讓人尷尬的事:86個國家的外交官受邀出席美國新使館的開館儀式,但是,只有不到一半的人願意來。

  根據以色列外交部發言人的説法,86個國家的外交官受邀出席開幕儀式,但只有30個國家接受邀請,有12個國家因為時間問題或事件敏感存在衝突等原因明確拒絕,大部分國家甚至還沒有回復。

  【“跟風”和“搬遷潮”】

  在搬遷使館這件事上,也有人追隨美國腳步。目前,瓜地馬拉和巴拉圭兩國已經正式宣佈把使館遷至耶路撒冷,還有一些國家正在醞釀“搬遷”。

  4月25日,以色列耶路撒冷、文化遺産事物及環境保護部部長澤埃夫艾爾金説,以政府正在制定有關幫助首批10個國家希望將使館從特拉維夫遷移到耶路撒冷的解決方案。

  對於耶路撒冷的主權問題,特朗普此前稱,美國不對耶路撒冷的主權和邊界持立場。他將全力促成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達成持久和平協議。如果相關方達成一致,他支援“兩國方案”。

  不過,從美國的實際行動來看,承認耶路撒冷的“首都”地位、搬遷使館並引發“搬遷潮”,這些無疑都在衝擊國際社會對巴以問題的基本共識,同時也會給巴以和平進程帶來更多的不確定。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