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確立5月12日為“感恩日” 讓愛的涌泉奔流不息
汶川地震十週年之際,記者重返震區,到處可見漂亮整潔的樓房聳立,也在青山綠水間感受到震區群眾的感恩之心。“涌泉之恩、滴水相報”——這是記者聽到當地群眾説得最多的話語。“無論怎麼感恩,相對國家和社會的大愛,我們都太微不足道,我們要從自己做起,從點滴做起。”他們這樣説。今年,汶川縣將5月12日確立為汶川“感恩日”,銘記傷痛,更銘記涌泉之恩。
群像
幫扶他人已經變成一種自覺
汶川縣映秀鎮,“5 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如今已變成景區。映秀鎮中灘堡村支部書記楊雲兵説,來自全國各地的人,為映秀的搶險救援和災後重建付出了巨大心血。“全國大愛匯聚到這裡才有了映秀的今天,我們不能忘記。”在汶川震區,村民們跟楊雲兵一樣。汶川縣水磨鎮郭家壩村的村民殷書建清楚地記得,汶川地震發生後,鎮上通往外界的唯一一條路被滾落的山石阻斷,沒有通信、沒有道路的水磨鎮一時間成為“孤島”。“看到部隊衝鋒舟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我們有救了。”殷書建説,水磨鎮到漩口鎮的5公里道路終於打通,鎮上200多名傷員被轉移了出去。
5年後,與水磨鎮相距約200公里的四川蘆山發生地震。地震4小時後,殷書建和郭家壩村、老人村的村民共20人向蘆山進發。“開車3個多小時,我們又徒步了3個小時,終於到達了震中蘆山縣。”殷書建説。在蘆山,來自水磨鎮的這支救援隊,從地震廢墟中救出4名倖存者。
十年來,從抗震救災到災後重建和震區振興,來自祖國和社會的大愛匯聚到這裡,當地群眾感受到各界的涌泉之恩。“無論怎麼感恩,相對國家和社會的大愛,我們都太微不足道,我們要從自己做起,從點滴做起。”楊雲兵説。滴水不斷,就能匯聚成涓涓之流。在汶川震區,村民們以實際行動詮釋著他們的報恩感恩之心:2010年,玉樹地震發生後,在北川板房區賣衣服的小販,攔住剛剛進貨回來的小貨車,直接把車上的衣物打包發往玉樹災區;2017年6月24日,茂縣發生山體高位滑坡,掩埋山腰村莊,楊雲兵和映秀群眾一道,自發前往支援。一位在茂縣救援現場的退役軍人告訴記者,在四川救災一線,周邊群眾會自發送來飯菜,他們的感恩報恩之心格外真誠。
對大多數震區群眾而言,熱心公益、幫扶他人已經變成一種自覺。今年春節,汶川縣映秀鎮周邊一個村落髮生火情,映秀村民自發買了大米、食用油前去看望。映秀鎮黨委書記蔡代敏説,這些都是群眾自發的,黨委政府並未要求他們這麼做。“村民都懷著感恩的心傳遞著大愛,這已經變成大家的自覺行動了。”
今年,汶川縣將5月12日確立為汶川“感恩日”。愛的涌泉,一定會奔流不息。
特寫
感恩在心 他即將成為一名軍醫
還記得當年青川那個“舉牌男孩”徐廣嗎?那一年,他手舉自製的紙牌,上面寫著“你們辛苦了”,感謝前來救援的官兵。10年過去了,如今,徐廣已成長為一名醫學院學生,希望以後成為一名優秀的軍醫。近日,徐廣給愛心人士寫了一封信,感謝這十年來他所收到的愛心,也想通過記者告訴所有關心他的愛心人士,自己長大了!
徐廣是不幸的。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發生時,他的學校教學區在地震中被夷為平地。同時,徐廣又是幸運的,因為他在地震中安然無恙。那天下午2點28分,距學校午休鈴響起還有兩分鐘,徐廣仍在午睡。感受到身下的床猛烈搖晃,徐廣聽到老師在樓前叫喊:“娃兒們快出來,地震了!”徐廣小心翼翼地扶著墻壁,走出了宿舍。他嚇壞了,全身癱軟,站立不穩,由同學攙扶著。後來,全校師生都轉移到了寬闊安全的農田。徐廣是全校住宿生中最後一個離開宿舍樓的,他感覺自己被上蒼眷顧了一次。
震後,回到家裏,父親不讓徐廣到處跑。後來,徐廣從網上看到地震中滿目瘡痍與悲慟的照片,悲傷不已。在地震救援期間,徐廣在村前的馬路上,手舉自製的感謝紙牌,上面寫著“你們辛苦了”,感謝前來救援的官兵叔叔。這一瞬間被媒體記者捕捉了下來,他也因此成了網路“小紅人”。
高考後,他對大學想學的專業並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什麼都想嘗試”,徐廣説,後來靜下心來,回想當年在地震中,很多醫療工作者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醫生是平凡人,但同時他們又肩負著責任,無私奉獻著”,最終徐廣選擇了讀醫學專業。去年9月,徐廣如願考入湖南長沙一所醫學院。雖然才進大學不到一年,徐廣對未來的規劃已十分清晰。大學要讀五年,畢業時如果有機會,他想去重慶或者陜西的軍醫大學繼續深造,今後當一名軍醫。因為兒時的特殊經歷,讓他對軍人也有著強烈的崇拜感,“如果沒有機會繼續深造,那就當一名基層醫學工作者。”
徐廣説,地震之後,自己沐浴著人間大愛,“激發了自己為社會做一些實事的想法”。2014年8月1日,臺灣高雄發生燃氣爆炸事件,32人死亡,321人受傷。事件發生後,徐廣作為發起人,向當年到東莞寄讀的60余名青川同學發起募捐。5元、10元……最終募得3375元。這是大家平時的生活費,以及打暑期工掙來的。收到善款後,徐廣還專門從村裏前往市區匯款。
“懂得感恩!”這是他就讀中學教英語的楊老師對徐廣的印象。“在當下社會,這一點很珍貴。”
實現誓言 他已成為英雄空降兵
和十年前那個舉著“長大我當空降兵”橫幅的瘦小的五年級小學生程強比起來,如今的程強已經完全“蛻變”——皮膚黝黑身體強壯。在十年前的大地震中,程強的一位小侄女遇難,他的家變成了斷壁殘垣。震後第二天,大批空降兵官兵進入他的家鄉四川什邡,持續進行了97天的救援和重建。在最後送別救援部隊的人群中,程強舉起了“長大我當空降兵”的橫幅,這一幕定格在了這十年的記憶中。10年後的今天,程強實現了當年的誓言,成為了一名空降兵,還擔任了黃繼光班的班長。
“空降兵的救援行動,給我埋下了一顆想當空降兵的種子。”而今回想起來,程強才意識到,地震後那段懵懂的記憶,給他帶來了多麼深的影響。作為村裏的“孩子王”,他第一次有了夢想。汶川地震時,程強12歲,小學五年級。那場地震,讓程強的家變成一片廢墟,小侄女和同桌也在那一天永遠地離開了他。程強因為貪玩,和小夥伴蹺課去池塘游泳,幸運躲過了那場災難。當他著急忙慌地從池塘裏爬上岸時,從未經歷過地震的他看到眼前的一切徹底矇住了。由於通信中斷,他們當時並不知道,全國各路救援力量正向震區趕來,空降兵15勇士傘降茂縣的新聞正在各大媒體輪番播放。
什邡緊鄰茂縣,也是後續空降兵部隊最早進入的地區之一。程強清楚記得,地震第二天,死寂的村子突然傳來呼喊:“解放軍來了!有救了,解放軍來了……”聞聲,程強衝出自家搭建的簡易帳篷,到村口觀望。他看到,一隊解放軍官兵背著各種器材物資,快速行進。他們的頭盔上有“空降”二字,扛著的紅旗上寫著“黃繼光生前所在部隊”。在空降兵部隊展開救援的日子裏,程強違背父親“嚴禁外出”的規定,天天跟著空降兵救援分隊四處搜救:挖掘廢墟尋找倖存者,他就在不遠處學著扒石頭;用繩子拉倒危房,他就在隊尾拽著繩子一起使勁……“當時感覺空降兵從天而降,真的很酷。”從那時起,高高飄揚的“黃繼光生前所在部隊”的旗幟和印有“空降”二字的頭盔,便在程強的心底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救援部隊撤離那天,天剛濛濛亮,送行的人群就在馬路兩邊自覺地聚集起來,綿延好幾公里。就是在這送行的人群中,瘦小的程強舉起了那條橫幅——“長大我當空降兵”,被鏡頭定格並傳播開來。程強説,當時就想著今後也能成為像他們一樣的人,帶來希望與力量。
2013年徵兵季,正在上高中的他和父母商量後應徵入伍。在填寫服役意願表時,他毫不猶豫地勾選了“空降兵”。入伍後,他特別想去黃繼光英雄連,想離黃繼光近一點、更近一點。經過刻苦訓練,程強如願成為黃繼光英雄班的副班長。2017年10月19日,黃繼光英勇犧牲65週年紀念日,程強被正式任命為“黃繼光班”第38任班長。
綜合新華社 華西都市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