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十年】災後十年砥礪奮進,這些鄉村脫貧成效不簡單!

2018-05-06 08:49:00
來源:光明網
字號

  光明特稿汶川特大地震十週年記

  光明網 李政葳

  山青黛,水生煙。眼前的綿陽安州區在那場大地震前還叫做安縣,那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帶走了這裡千余個鮮活的生命。

  車行安州區沸水鎮,伴隨著地形起伏綿連,一條平整的柏油路如一縷絲帶般格外顯眼,道路兩旁風光秀麗,生態植被良好,小而美的濕地如珍珠般散落。“公路建成前這裡是一條半米寬的泥水路,村民進出都要穿雨靴,從村子走路到鎮上得一個小時,泥水淌流的地段還得讓丈夫背過去……”55歲的村民陳永美回憶説。

  確實,在眼前這條網聯道路建成前,沸水鎮道路等基礎設施十分薄弱,導致村與村之間産業道路不通,整村連片産業發展不能形成合力,制約全鎮經濟的發展。“道路修成後,將鎮內10個村的道路連城環線,奠定了全鎮抱團發展的基礎,為逐步建設百畝水産養殖、千頭肉牛養殖、萬畝中藥材的生態産業基地提供支撐。”沸水鎮黨委書記高銀兵説。

  讓高銀兵同樣感到驕傲的,還有被人們津津樂道的引水工程。“沸水鎮地勢較高,臨近白水湖水庫難以利用,以前全鎮大部分村組多是靠天吃飯,稍遇天旱全鎮農業灌溉、人畜飲水都困難。”高銀兵説。就在幾天前,沸水鎮白水湖提灌引水工程竣工,閒時攔截山水溪流,急時提灌站輔助提水,解決了全鎮農業灌溉用水以及飲水難題。

【十年】災後十年砥礪奮進,這些鄉村脫貧成效不簡單!

  沸水鎮引水、修路,十年來換了新面貌(李政葳/攝)

  修路、引水後,沸水鎮的脫貧攻堅也買邁上新臺階。以沸水鎮楓香村為例,2014年6月該村被確定為省級貧困村,有建檔貧困戶77戶、246人,村子堅持整村連片開發,還引進了“安驛.箱幾”鄉村田園旅居項目,以公司+農戶方式發展楓香村鄉村旅遊,變輸血扶貧為造血扶貧,讓綠水青山成為農民致富的金山銀山。

  24歲的謝超在2015年大學畢業後回鄉養雞,2017年被推選為沸水鎮楓香村村主任。別看臉上稚氣未脫,這兩年謝超已帶領村民成立了勵志新農專業合作社,並通過與企業合作等方式,帶動這個省級貧困村實現了整村脫貧,每人平均年收入達到6000元。

  對於未來的規劃,高銀兵説,沸水鎮將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充分利用返璞歸真的自然生態環境和傳統的沸泉水文化、酒文化,著力鄉村文創+鄉村旅居的深度融合,實現田園綜合體的新業態和新形態創立,努力建設生態泉水小鎮。

【十年】災後十年砥礪奮進,這些鄉村脫貧成效不簡單!

  綿陽安州區鄉村旅遊發展迅速(李政葳/攝)

  在脫貧攻堅過程中,當然少不了創業者的身影。“以前家鄉村莊和沿海地區沒法比,年輕人如何將自己的價值融合到農村發展,將家鄉的好山好水的潛力發揮出來,值得我們思考。”今年33歲的蔣軍是西南大學畜牧獸醫專業高材生,2014年在外打拼了7年的他放棄高薪工作,回到綿陽安州老家創業,發展原生態土雞,當起了“雞倌”。

  後面,蔣軍還成立了綿陽市壯源生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註冊“壯源貢呈”品牌商標。這個集旅遊休閒與生態體驗的綜合體,是以鄉村旅遊、生態産業、電子商務和現代農業的多元融入,圍繞安州電商和休閒産業融合發展,帶動有機雞、有機雞蛋和綠色蔬菜等農副産品遠銷山東等6省。“我們正在探索‘産業+鄉村旅遊+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新模式,不僅可以讓貧困戶入股分紅,還能提供技術培訓,也帶動了周邊村莊的基礎設施建設。”蔣軍説。

  隨著網際網路觸角不斷向農村延伸,網路扶貧成了一個熱門詞彙,淘寶、京東在農村的流行,讓各界重新審視農村市場的潛力。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我國網民中農村網民佔比26.7%,規模為 2.01 億。因此,中國網際網路未來的紅利不僅在城市,也是在農村。

  “實施‘數字曉壩、‘智慧小鎮’建設,在曉壩鎮農家樂建設寬頻、公共WiFi、村村通等網路基礎設施”“以‘微信開發’為載體,構建網際網路+政務、網際網路+民生等服務平臺,打造曉壩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協調易田、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提供農産品網路直播”……在去年的第四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綿陽安州區曉壩鎮成為唯一一個來自基層的網際網路精準扶貧展出案例。

  這個大山深處的小鎮,近年來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網路扶貧為抓手、農民網校為載體,探索出網路支部眾建、網路公益眾籌、網路智庫眾幫、網路創業眾扶等網路扶貧“四眾”模式。“小鎮資訊化建設有效縮小山區農村與城市數字鴻溝,讓更多的農産品通過網際網路走出農村,讓農村群眾掙得越來越多,學到的東西越老越多,‘富’了口袋還‘富’了腦袋。”該鎮負責人説。

  在歷史的長河中,十年變遷或許猶如白駒過隙。然而,震前、震後的鄉村卻變化巨大,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依託災後重建成果持續釋放的巨大動能,以綿陽安州區為例,2017年與震前2007年相比,全區GDP是震前的2.6倍,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0005元,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430元。

  “希望村民早日從地震的陰影中走出來,現在村民們逐漸過上了好日子,以後大家的日子會過得更好!”這不僅是90後村主任謝超的心心唸唸的願望,也是每一位災後發展關注者的心願。

[責任編輯:楊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