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有樁還是無樁?臺灣共用單車走到十字路口

2018-05-04 11:37: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臺共用單車走到十字路口

  本報記者 任成琦

  臺灣共用單車分有樁和無樁兩種。原本有樁的Ubike(微笑單車)一枝獨秀,去年4月來自新加坡的無樁型oBike進駐臺灣,隨後VBikes打著來自美國的名號,也跟著oBike于去年8月在宜蘭插旗。臺灣“共用單車大戰”開打,形成“三強鼎立”。

  如今不到一年,VBikes就宣佈撤出臺灣,讓島內業者一片唏噓。臺北市交通局指出,觀察各大城市,從墨爾本、倫敦到上海等,無樁共用單車雖然方便,但如果沒有良好管理,就會被趕出城市。臺北市不會趕走業者,但希望業者能自主管理,拒絕停車亂象。一通話點出了共用單車發展的美麗與憂愁。

  生存分化,凸顯各自優缺點

  宜蘭用戶近來發現,VBikes單車無法租借,手機APP無法登入,客服電話也難響應。對此,業者證實,臺灣市場開發睏難,因此決定退出。VBikes公司宜蘭營運業者遊承曉表示,當初選定宜蘭作示範基地,後來計劃在其他縣市擴點,但因有關部門對劃設單車必需的感應區難配合,壓縮了VBikes的生存空間。

  無樁共用單車在臺灣水土不服?也不儘然,oBike就在逆勢成長,目前在臺投放超過8000輛,已進駐14個縣市,會員突破百萬。只是隨借隨停雖然方便,卻也引發違停佔用人行道、跟摩托車搶停車格(合法停車位)等爭議,日前更出現“棄屍潮”,多輛單車被惡意棄置在河裏。新竹縣政府交通旅遊處處長李銷桂表示,針對單車停放地點布設、違規停放如何處置等事項,oBike業者未能提出完善計劃,因此至今未與其合作。

  這方面,反而是決定撤出的VBikes有優勢。它和Ubike、oBike最大不同,是採用單車借還、衛星定位感應區,使用者可由手機APP軟體查詢感應區,有如“隱形停車格”,可以鎖定車輛位置,避免違停、棄置亂象。

  VBikes和oBike還有發展中的委屈,就是不受島內縣市政府管理部門的待見。遊承曉説,VBikes曾試著與全臺各縣市聯繫,希望擴增營運據點,但部分縣市政府對此反應冷淡、未積極協調,甚至還“拒之門外”。在這方面Ubike佔儘先機。例如,Ubike是臺北市長期公共運輸計劃的組成部分。市政府與微笑單車公司7年長約將滿,馬上又再續簽3年。

  只是有樁的Ubike,不如無樁的單車方便。臺北市長柯文哲去年7月底在交通會報上曾大膽預言,Ubike一定會被oBike消滅,曾引發不小轟動。畢竟,共用經濟與網際網路發展勢不可擋不是?

  你追我趕,拼服務更拼絕活

  oBike資深公關經理賴筱薇表示,公司將舉辦一系列活動,比如回饋抽獎、開辦明星演唱會、發放公交車月票暢行卡等,增加客戶黏著度,提升品牌能見度。而桃園市為慶祝Ubike租借率破千萬人次,更是重金舉辦抽獎,獎品包括高檔手機等。

  除了這些,更重要的是融入民眾的日常生活。微笑單車公司行銷經理林苑毓表示,目前全臺灣Ubike都可以跨區租借、還車,尤其臺北、新北、桃園為一日生活圈,因此民眾常會新北借、桃園還,使用頻率相當高。且除了學生族上下學、上班族上下班使用外,假日休閒旅遊、百貨公司週年慶活動時,景點附近Ubike租借率也相當高。

  這方面,有樁的Ubike做得比無樁型單車要好得多。比如臺北市Ubike現已建置400站、提供1.3萬輛車,遍佈市內大街小巷。而全臺Ubike騎乘已經超過2億人次。

  但無樁單車挾技術優勢,也有“絕活”。oBike近日進駐了雲林縣林內鄉。林內鄉長張維崢表示,林內近幾年來積極推動觀光産業,鄉內有紫斑蝶季、濁水發電廠、落羽松美景、龍過脈步道、烏涂農産推廣中心,非常有特色,但各景點間並無公交車服務,往來景點主要靠腿。如今搭乘火車到林內觀光遊玩的民眾,可以在火車站租借oBike單車,輕鬆走訪當地風景名勝,品嘗特色小吃。

  無獨有偶,新竹縣峨眉湖和十二寮休閒農業區,也進駐100多輛oBike。十二寮休閒農業區管理委員會表示,因應慢活休閒需求,主動與oBike接洽,提供3處停車點,方便遊客遊湖後,再將單車騎回原點。沒想到民眾騎走後卻隨意停放。對此,oBike公關表示,針對違規停車亂象,將追查最後一個使用者,扣點處分,停放車道等情節嚴重者,還將列入黑名單,以維護停車秩序。

  三管齊下,尋求發展公約數

  oBike最大特色是利用手機APP,掃瞄單車上的二維碼解鎖,不需要到固定地點借車、還車。但最近有臺東用戶投訴,營運之初,車輛很多,騎行方便,但最近老是騎不到,用手機APP定位出附近的車子,卻怎麼也找不到。

  oBike臺灣總經理王妍婷表示,目前臺東有部分車輛召回維修中,還有部分車輛被民眾“侵佔”。她也坦承,騎不到還跟oBike有嚴重的定位“殘影”問題相關。因為每輛車的定位會留在前次上鎖前的定位,實際上如已被搬動過,會找不到車子實體。她給出的解決方案是推進“技術+”,即為解定位問題,公司已經研發二代定位技術,每12分裏會自動回報定位。系統正在測試階段,近期內會推出。

  VBikes宣佈撤出,還有一大控訴理由是臺灣無明確法規,無法做到對無樁共用單車的有效規範,因此評估“臺灣環境很不友善”。對此新北市長朱立倫表示,要照現行的法規來執法,同時未來新北市可能會制定自治條例,來規範類似oBike這樣的情況。

  為了強化“管理+”,新北市發佈公告,明確劃定禁止共用單車的停車範圍,包含三重、永和、板橋等11個行政區的“機車停車位”,加上捷運站、火車站周邊的有樁自行車停車位。同時,對違禁亂停的車子,直接拖吊走。

  柯文哲近日在網路直播上説明臺北市未來交通發展方針,提及Ubike正在研議2.0版。希望3年內跟上物聯網發展更新,研擬自行車管理與便捷性的矛盾。

  臺北市交通局表示,Ubike2.0版包含GPS定位、充電等可能選項,正在集思廣益,而柯市長則希望取得有樁與無樁式之外的第三種型式或妥協版,既能提供便捷服務,卻不會像無樁共用單車一樣難以管理或亂停。也就是説,力推“融合+”,努力實現“無樁的方便,有樁的管理”。

  (本報臺北電)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