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劍指中俄!美防長擬調整航母部署 要求行動“神出鬼沒”

2018-05-04 10:22:00
來源:環球網
字號

  【環球軍事5月4日報道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亦馳 環球時報記者 馬俊】從波羅的海到地中海,從日本海到中國南海,為了對付五角大樓眼中動作不斷的俄羅斯與中國,美國海軍疲於奔命。據美國《防務新聞》3日報道,美國防長馬蒂斯對於這種情況已經“無法忍受”,他宣佈“為更好地與中俄進行大國競爭”,將改變美國航母的部署模式,使其動向難以預測。

  讓美國航母動向難以預測

  《防務新聞》這篇題為“國防部長馬蒂斯正計劃對海軍部署方式進行根本性改變?”的報道描述説,美國航母從諾福克基地出發,一切按部就班:碼頭上的揮淚告別,穿越大西洋之旅,在歐洲進行一次或兩次港口訪問,然後進入美國中央司令部轄區。在那裏會用大部分時間進行巡航,直到按照來時的路返回。這種部署模式已經被美國的對手甚至新聞媒體掌握了,外界甚至可以粗略地估算出美國航母何時會出現在何地。然而“那樣的日子可能即將結束”。

  馬蒂斯已經明確表示,美國海軍需要擺脫如此有規律、容易被預測的做法。他在眾議院武裝力量委員會上表示,“這是商船運營航線的好方法,但不應該是海軍的行動方式。”報道稱,馬蒂斯和參聯會主席鄧福德正在尋求部署這些艦隊的新方法。在與中國和俄羅斯進行大國競爭的時代,馬蒂斯認為“海軍應該出現在預計不到的地方”,這種部署不但能讓艦隊減輕負擔,還能讓潛在對手更加擔憂。“當我們派出航母的時候,部署方式可能更靈活。例如今天在中國南海有3艘航母,兩周後,那裏可能就只有一艘,另外兩艘在印度洋……我們的船員將在90天的部署結束後回家,而不必在海上度過漫長的8個月時間。”

  美軍內部質疑聲不斷

  據介紹,目前美國航母編隊以36個月為週期進行運作,包括16個月的訓練和維護期、7個月的海外部署時間,在另外13個月中,航母編隊保持高等級戰備,以備再次部署。這種模式的優點在於一切都可以預先計劃,包括何時接收新兵訓練、何時航母需要進行長達數年的反應堆大修。根據該計劃,造船廠可以知道什麼時候應該提前做好接船維修準備,院校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新兵培訓,指揮官知道他們什麼時候要準備好進行部署。而馬蒂斯增加“艦隊不可預期性”的做法則將打亂這一節奏。

  反對者認為,馬蒂斯“不按套路出牌”的做法可能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去年撞船醜聞不斷的美國第七艦隊似乎印證了這種擔憂。此前美國《海軍時報》披露,第七艦隊正是因為需要頻繁抽調艦艇應對亞太海域不斷出現的突發狀態,導致人員訓練和艦艇保養計劃都被打亂,以至於全艦隊的整體狀態糟糕。

  報道還提到,按照馬蒂斯的説法,出動3艘航母前往南海不僅需要集中3艘齊裝滿員並且訓練有素的航母以及所有的護航艦艇,而且還需要3個艦載航空聯隊的配合。這樣的部署對美國海軍整體計劃影響甚大,如果只是停留幾週時間,無疑會浪費很多資源。

  馬蒂斯希望縮短航母部署時間的想法也遭到質疑。報道稱,90天的部署時間將減少艦艇及船員的家庭壓力。但在某種程度上,最基本的地理因素似乎妨礙了這一想法。退役潛艇指揮官托馬斯卡倫德舉例説,從諾福克到地中海至少需要一週的時間,意味著美國航母在中央司令部的任務區中只能停留約2個月,與現有計劃相比,實際戰備時間大為降低。如果部署到更遠的地方,這樣的情況會更嚴重——從美國東海岸到阿拉伯海需要幾乎3周的時間,從聖地亞哥正常巡航需要近一個月才能部署到南海。

  對中國航母有何啟發

  一名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中國專家表示,中國即將進入多航母時代,考慮到全球只有美國具備最豐富的多航母輪換部署模式,美國在此方面的調整思路值得借鑒。他認為,美國根據自身軍事實力、軍事需要而制訂航母的部署計劃,既有一定的規律性,也有靈活性;既考慮到戰備,也盡可能照顧到官兵家庭;既考慮到加強戰備,又考慮戰備的可持續性。當中國擁有多艘航母,相關訓練、巡航步入正軌之後,也應該注意讓不同航母戰鬥群的訓練維護週期錯開,既要防止出現兵力空白區,又要保證必要的時候,能出動多艘航母。

  該專家強調,中國目前及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國情、軍情和美國存在很大不同,因此不能照搬美國的做法。首先,中國航母數量還無法與美國相比,需要更充分發揮有限數量的航母效能。其次,中國航母短時間內不需要像美國那樣搞全球範圍的前沿存在,我們仍然著眼幾個相對較近的熱點區域。因此,探索適合中國的航母部署和運用模式,是目前需要認真對待的一個問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