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檔案君|紀念馬克思:感悟真理的力量與魅力

2018-05-03 15:38:00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1818年5月5日,德意志聯邦,摩澤爾河岸,古城特裏爾,一個嬰兒誕生於世。當時沒有人會料到,人類哲學寶庫會在幾十年後因此增添一筆巨大財富;世界無産階級運動會在一個世紀後風起雲湧;而遙遠的東方,一個文明古國將在他創造的科學理論指導下,重新煥發生機,驕傲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這個人,正是馬克思——第一國際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全世界無産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

  2018年5月5日,是馬克思誕辰200週年。

  內燃機的時代,就有人説馬克思主義過時了;電氣化的時代,辯護士宣稱他的棺材上可以釘上釘子了;電腦的時代,又説歷史要終結了;結果到了移動網際網路的時代,他們自己卻要憂慮:怎麼又有人佔領華爾街了?為什麼年輕人越來越厭惡資本主義?

  拿破侖曾説,“世上只有兩種力量:利劍和思想。從長而論,利劍總是敗在思想手下。”一個帶兵打仗的將軍尚且這麼説,由此也可見思想力量的偉大。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關注和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課題,是馬克思主義永葆生機活力的奧妙所在。我們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以新的時代內涵。

  今天,讓我們紀念馬克思,感悟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與魅力。

  命途多舛的哲學家

  馬克思是一個哲學家。是他首先告訴我們,政治的和文化的上層建築歸根結底要適應經濟基礎,但及時的政治和文化變革又能夠反過來促進經濟基礎的發展,就好像人們不能違反引力定律,卻可以運用引力定律把宇航員送上太空一樣。這個被稱為唯物史觀的發現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30歲的馬克思在1848年把這個思想公佈在《共産黨宣言》裏,於是這一思想隨著《共産黨宣言》傳播到了世界上每一個國家的勞動人民那裏,變成了改變歷史的力量。

  馬克思和恩格斯寫作《共産黨宣言》是一個“慢工出細活兒”的過程。共産主義同盟對作者的“拖延更新”實在不耐煩,幾次催促馬克思儘快完成這項工作,甚至威脅説如不能如期寫完,就要對他“採取措施”。“催更”之下,《共産黨宣言》終於在1848年1月底定稿寄往倫敦。

  《共産黨宣言》發表的1848年,也是歐洲的革命年。從巴黎到維也納,再到柏林、米蘭……到處都在戰鬥。羈旅布魯塞爾的馬克思渴望儘快去巴黎,因為那裏是革命的中心。他給剛剛成立的法國臨時政府提出申請,要求撤銷原來政府對他的驅逐令,允許他重返法國。臨時政府充滿敬意的回信很快就來了——

  勇敢而正直的馬克思:

  法蘭斯共和國是所有自由之友的避難所。暴政把您放逐,自由的法蘭西向您、向所有為神聖事業和各國人民的友好事業而鬥爭的人們敞開著大門。法國政府的每一代表都應當以這種精神來理解自己的職責。

  致兄弟般的敬禮

  臨時政府委員 費迪南弗洛孔

  這封寫于1848年3月1日的邀請信來得正是時候——信到布魯塞爾時,他正好接到了比利時政府的驅逐令,期限是24小時。就這樣,他還是被以“身份證有問題”的藉口,“同一個狂暴的瘋子關在一個牢房裏”(恩格斯語)18小時後才獲釋。夫人燕妮也被拘禁了一晚上。夫婦倆從牢房出來後急匆匆就要回到住所搬家。

  這個命途多舛的哲學家啊!

  經世濟民一狂翁

  馬克思是一個經濟學家。他第一個洞察了資本主義社會繁榮和危機交替的具體機制,指出資本主義的私有制既是資本家發財致富的基礎,又是週期性經濟危機的根源。這個被稱為剩餘價值理論的發現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特殊規律。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描繪了這樣一幅圖景:資本的無限制積累,必然會催生出危機與矛盾,但資本會不停地調整和變換積累的主導邏輯和形式,從危機中恢復並繼續積累下去,去製造更大的矛盾——直到它的掘墓人將它摧毀。

  對《資本論》的質疑從未停止過,但每過十年二十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再次來臨時,它就又開始指明出路,變成動搖資本主義的思想武器。《資本論》在它出版了一百五十多年後仍在繼續顯示它的重要意義。它在不斷提醒我們,讓我們超越資本的障眼法,看到背後的本質。

  1867年4月2日,馬克思寫信告訴恩格斯“現在已經寫好了”——他指的是《資本論》第一卷手稿。

  馬克思告訴自己最好的朋友,準備親自帶手稿去漢堡。恩格斯非常高興,給老朋友寄來了35英鎊作旅費。出版事宜談得很順利,馬克思也難得有心情去漢諾威探望一位“筆友”——庫格曼醫生。庫格曼夫婦都有知識,不是黨派意義上的社會主義者,他們純粹因學術而尊敬馬克思。有趣的是,對於邀請馬克思做客,庫格曼夫人一開始頗有顧慮——她怕遇到一位不好相處的“陰鬱的革命家”。但事實是,她見到了“一位精神愉快、舉止文雅的紳士”。夫婦倆跟馬克思相處愉快,賓主盡歡。這個故事除了告訴我們馬克思的人格魅力之外,也讓我們知道——“妖魔化”與“誤解”,從馬克思在世時就有了。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誤解偉人。這次旅行,馬克思自己都驚詫地發現原來他還有那麼多資産階級“粉絲”——漢諾威市統計局局長慕名來訪,對馬克思把貨幣流通問題研究透徹大為讚賞。當地鐵路管理局局長也請馬克思去家裏做客,並感到“無上光榮”。

  大名鼎鼎的俾斯麥也託人向馬克思轉達——希望利用馬克思的天才“為德國人民謀福利”。馬克思壓根兒沒往心裏去,把這事兒當笑話跟恩格斯在信中講,兩人把俾斯麥大大嘲笑了一番。

  後來,“鐵血宰相”下令:一旦馬克思踏上德國國土,立即逮捕。

  不要懷疑這位經濟學家“過上好日子”的能力,他可以有寬裕的生活,可以輕鬆躋身上流社會。他只是為了理想,選擇披荊斬棘。他為了人類幸福的事業,一生被驅逐,七個孩子有四個夭折。

  老朋友恩格斯更是完全可以富足一生,但卻選擇了為無産階級工人運動涓滴湊集,無怨無悔。據《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中記載,1869年3月21日,恩格斯給馬克思的信中説:“明天寄一鎊郵票給你,作為對厄瓊斯的群眾運動的經費。”同年5月10日,恩格斯寫信給馬克思,再次説到:“急切地附上一鎊郵票,作為我們這裡給你們比利時捐款的明天會議之用。”由這兩封信可了解到,馬克思和恩格斯為無産階級工人運動真是事無巨細,耗盡了心血。

  儘管如此,馬克思卻説如果有來世,他還會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共産主義的偉大夢想。

  馬克思主義者不會忘記偉大導師,馬克思主義者更不會放棄馬克思的事業。在中國,一群馬克思主義者將理想變成了現實!  

  2018年4月2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共産黨宣言》及其時代意義舉行第五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是共産黨人的必修課。我們重溫《共産黨宣言》,就是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追溯馬克思主義政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理論源頭,提高全黨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當代中國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準,把《共産黨宣言》蘊含的科學原理和科學精神運用到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實踐中去,不斷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

  浩氣長存,真理永恒!

  本文檔案資料參考自張光明、羅傳芳《馬克思傳》,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陳列展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