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法德首腦接連訪問美國 力挺維持伊核協議

2018-04-24 09:09: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23日開始訪問美國,目的之一是勸説美方不要退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他告訴美國媒體,涉及伊核協議,沒有替代方案。

  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在以色列電視臺播出的採訪中表達相似立場:儘管協議不夠完美,但“有總比沒有強”。

  【挑起重擔】

  馬克龍訪美為期三天。按照美聯社的説法,他是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就任以來首名對美國作國事訪問的外國領導人。

  一些國際媒體認為,相比其他國家領導人,馬克龍更容易與特朗普“搭上話”。

  就伊核協議,馬克龍22日接受《福克斯週日新聞》電視節目採訪時説,他本人沒有為伊核問題全面協議準備“B計劃”、即替代方案。美國應該在沒有更好方案情況下繼續履行協議。

  馬克龍似在回應特朗普所提要求。

  特朗普今年1月宣佈“最後一次”延長美國涉及伊朗核項目的制裁豁免期,同時要求美國國會和歐洲國家同意修改協議條款、把5月12日定為修改協議的最後期限,揚言如果屆時沒有令他滿意的修改方案,美國將退出協議。

  2015年7月,伊朗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就化解伊朗核項目爭議達成全面協議。根據協議,伊朗必須停止高豐度濃縮鈾活動,交出已生産的20%豐度濃縮鈾,接受國際核查等其他條件,將核項目限制在和平利用核能領域。隨後,國際原子能機構負責督查伊朗履行協議情況,多次發佈報告,確認伊朗履行協議。

  “這份協議完美嗎?”馬克龍接受採訪時説,“不。但就核問題,有更好的方案嗎?我看不到。”

  美聯社推測,馬克龍訪美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取得重大進展的可能性不大。

  【所見略同】

  馬克龍之後,德國總理默克爾定於27日抵達美國首都華盛頓,伊核協議同樣會是她與特朗普會晤的重點議題。

  就這份協議,默克爾的態度與馬克龍相似:有總比沒有強。

  以色列第十頻道22日播出對默克爾的採訪。她説,“可以理解”伊朗的影響力令以色列緊張。

  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多次公開反對伊核問題全面協議,稱它無法有效遏制伊朗的“核野心”。

  “就如何更好地遏制伊朗,我們有不同看法。”默克爾説,“內塔尼亞胡認為,伊核協議無法給予以色列所期待的安全。我們相信,最好維持這份協議,即便它不算完美,但總比沒有強。”

  她承諾:“德國將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以確保協議落實。”(杜鵑)(新華社專特稿)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