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李慰農:報國一生為工農

2018-04-20 15:58: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據新華社合肥4月19日電 (記者徐海濤)人間四月,在安徽巢湖之濱、浮槎山下的一片千畝桃園裏,鬱鬱蔥蔥的油桃樹已開始挂果。這裡的油桃被註冊為“慰農牌”,群眾用這種方式來紀念他們心中的英雄——李慰農。

  李慰農,原名李爾珍,1895年出生於安徽省巢縣(今巢湖市)一個貧苦農家。他自幼聰穎勤學,形成了樸素的“農業救國”思想,立志振興農業、拯救農民。

  1912年,他考取安徽蕪湖省立第二甲種農業學校。赴校前夕,特更名為“慰農”,寓意要以實際行動慰藉苦難的農民大眾。1915年夏以優異成績畢業後,留校任農場管理員。在此期間,他接觸到科學社會主義思想,認識到只有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中國才有希望。五四運動時期,李慰農成為蕪湖學生運動的領袖人物,推動了愛國運動的發展。

  1919年,李慰農與蔡和森等50多人一起赴法勤工儉學。1922年6月,李慰農和趙世炎、周恩來、陳延年、李維漢、王若飛等18人,在巴黎西郊召開中國少年共産黨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産黨”,李慰農隨後被批准轉為中國共産黨正式黨員。1923年,周恩來被選為旅歐總支部書記,李慰農為總支部成員。1923年底,李慰農從法國轉往蘇聯,進入莫斯科東方大學深造,參加中共旅莫支部的活動。

  1925年,李慰農奉黨中央指示回國,被分配到山東工作,中共山東省委派他去青島。他到任後,立即參加了全市黨組織的領導工作。同年4、5月,青島大康紗廠工人舉行罷工。李慰農派黨員去聯絡各廠工人舉行聯合大罷工,聲援大康紗廠的罷工。6天之內,參加罷工的人數達到1.8萬餘人。青島的工人、學生及知識分子也群起聲援。迫於強大的壓力,大康資本家于5月9日與工人代表簽訂了9項復工條件。歷時22天、聞名全國的青島工人第一次聯合大罷工取得了重大勝利。

  5月29日,日本帝國主義勾結奉系軍閥製造了“青島慘案”。第二天,上海發生五卅慘案。李慰農組織了“膠濟鐵路總工會滬青後援會”,發動募捐,慰問罷工的階級弟兄。7月26日,李慰農在去小鮑島召開秘密會議時被反動軍警逮捕。敵人逼他説出在青島的“同黨”,李慰農坦然地説:“青島的工人全是我的同黨!”29日,李慰農在青島團島海濱的沙灘上被反動軍警秘密殺害,時年30歲。

  “在家鄉的時候,他的志向是讓本地農民過上好日子。外出讀書尤其是加入共産黨之後,他的志向變成了讓全中國的窮苦人過上好日子!”巢湖市廟崗鄉黨委原副書記王淦説,李慰農的精神和事跡是巢湖市廟崗鄉黨員幹部“三會一課”、道德講堂和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當地準備修復李慰農故居併為其立碑,進一步弘揚英烈精神。

  李慰農是在青島為革命獻身的第一位共産黨人,青島人民沒有忘記他。1989年6月,青島團市委在青島建立了李慰農烈士雕像。如今,李慰農公園已經建設成具有鮮明主題特色的黨建文化公園。

  《 人民日報 》( 2018年04月20日 06 版)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