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第六集 張朝燮的“兩地書”

2019-12-04 11:19:00
來源: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網站
字號

  編者按: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聯合製作的微紀錄片《見證初心和使命的“十一書”》正式上線推出。該片每集5分鐘,共11集,選取了11位共産黨人的感人素材,包括賀頁朵的“宣誓書”、傅烈的“絕命書”、尋淮洲的“請戰書”、王爾琢的“托孤書”、盧德銘的“行軍書”、張朝燮的“兩地書”、陳毅安的“無字書”、夏明翰的“就義書”、趙一曼的“示兒書”、左權的“決心書”、陳然的“明志書”,展示了共産黨人用生命和鮮血鑄就的信念與忠誠,永遠堅守的初心和使命。該片以大量第一手材料,真實生動的再現了英烈人物的奮鬥精神和無畏氣概,描繪了革命英烈的光輝形象和崇高人格。供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和青少年學習。

  這些是張朝燮和妻子王經燕的大部分書信,現存于江西革命烈士紀念堂。一頁頁泛黃的紙張,滿含著烈火永生的心語,讀來讓人潸然淚下

  “就是我們的感情也要社會化,不要把對於私人感情的熱烈,超過對於團體感情的熱烈。”“我們的特別關係是永久存在的,不過現在我們只能把牠埋在深深的胸懷裏。不然就要誤了我們公共的使命”。

  張朝燮出身於官宦之家,王經燕的父親是永修縣的“首富”,倆每人平均出身富貴,家境優越,卻毅然放棄了安逸與悠閒,走上革命道路。1919年春節後,青梅竹馬的張朝燮和王經燕喜結連理。

  1924年,張朝燮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在國共合作期間當選為國民黨江西省黨部工人部長,1925年,在丈夫的影響下王經燕也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1925年秋,王經燕受黨組織派遣,準備前往萬里之遙的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以革命事業為重的張朝燮鼓勵內心猶豫的妻子服從組織安排,不要留戀家庭和孩子。行前,張朝燮填詞一首,裝入信封,讓妻子在旅途中拆讀。這首《念奴嬌送別》的詞中,沒有長亭送別的依依不捨,也沒有西出陽關的悲哀與淒涼,猛進猛進,學成歸來殺賊。催人奮進,激烈豪邁。

  此後兩年間,雖遠隔萬里,但鴻雁傳書、互訴衷腸。厚厚的信箋,見證了一對遠隔萬里的革命伴侶之間的兩情相悅、共同成長,他們為著共同的理想和初心不惜拋頭顱、灑熱血。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張朝燮被罷免了國民黨江西省黨部工人部長的職位。他回到老家永修繼續革命工作,擔任中共永修地委組織部長。

  1927年3月27日晚,張朝燮給妻子王經燕寫下了那封家書。張朝燮沒有想到,這封家書竟成了他給妻子的絕筆。

  十九天后的4月15日,張朝燮被百餘反動匪徒包圍。他奮不顧身突圍求援,不幸中彈犧牲,年僅25歲。

  而此時,王經燕已完成學業,正準備回國。噩耗傳到莫斯科,王經燕痛苦萬分,但她迅速抹乾淚水,毅然回國。

  後來,王經燕擔任了中共江西省委組織部長。1928年6月省委機關被破壞時不幸被捕,後慘遭殺害,時年26歲。

  這是革命烈士張朝燮和妻子王經燕,生前共同譜寫的歌詞《我和你》。就像歌裏唱的那樣,他們用沸騰的熱血、不屈的意志、無畏的精神演繹了一個經典的紅色愛情故事,譜寫出對黨忠誠、勇於擔當、勇於犧牲和理想信念高於天的時代強音。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