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自力更生!美國打壓中國科技企業逼出中國網際網路最強音

2018-04-19 10:16: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蕭強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美國對中國科技企業的打壓變得越來越明目張膽。繼美國商務部16日宣佈對中興通訊的7年禁售令後,美聯邦通信委員會(FCC)17日通過表決,禁止政府項目從“對美國電信網路構成安全威脅”的企業購買網路設備。這一決定沒有點名任何企業,但美國輿論普遍認為,這將打壓中國中興、華為在美國的業務。“中國蔑視美國對中國科技公司的打壓”,英國《衛報》18日稱,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美國的新舉措遭到反擊,中國官方媒體呼籲國民支援民族企業。中興的遭遇被當成中國發展的一記警鐘,“大國競爭最終靠實力”“自力更生才能不受制於人”,成為中國網際網路上最響亮的聲音。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17日以5:0的投票結果提出新規,禁止政府項目從“對美國電信網路構成安全威脅”的企業採購商品與服務。路透社稱,FCC提出的新計劃預計將在年內正式確定,該計劃將使得美國“普及服務基金”中的85億美元FCC資金,不再支援採購來自中國等國家企業的商品服務。該基金旨在為高成本的偏遠地區提供服務。FCC主席帕伊17日表示,“在我們的路由器、交換機和其他網路設備網路中隱藏著諸多‘後門’,這可能致使外部敵對國家向美國注入病毒和其他惡意軟體,竊取美國人的私人數據,窺視美國企業。”

  “特朗普政府正在加緊阻止中國的高科技雄心”,《紐約時報》稱。17日,中興再次遭受打擊。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中興的移動設備可能無法再使用谷歌公司的安卓作業系統。中興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部門一直在討論美國政府禁令的影響,尚未作出決定。彭博社報道稱,切斷對中興的安卓系統授權,本來就是16日美國針對中興7年禁售令的一部分,“如果這一禁令成真,將對中興造成嚴重打擊”。

  而在中興之前就被美國政府百般打壓的另一家中國科技企業華為,則選擇調整戰略。《紐約時報》17日稱,儘管華為多次澄清其産品不構成任何安全威脅,但在美國監管機構的壓力下,華為在美國拓展業務的前景日益暗淡。報道稱,據知情人士透露,上周華為解聘了5名美國員工,其中包括該公司負責與華盛頓決策層聯繫的副總裁、駐美首席聯絡官威廉普拉默。該人士稱,華為縮小了在美國的政治攻勢,並可能結束為消除華盛頓認為其與中國政府有關係的指責而作出的“長達十年、但基本上無效的努力”。

  針對在美國裁員,華為公司18日回應説,任何裁員行為,都是為了更好地調整公司資源,以支援公司的商業戰略和目標。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17日在分析師大會上表示,華為將花更多精力和時間來服務好現有客戶。

  “西方應該懷疑中國科技嗎?”英國廣播公司(BBC)17日以此為題發文稱,美國對中興的禁售令和英國安全機構對中興的警告都預示著:西方對中國科技的質疑越來越強烈,“這種質疑被地緣政治緊張複雜化”,報道引述中國市場諮詢公司ADG總經理迪安傑利斯的分析稱。該專家認為,不管美英的“國家安全”擔憂是否屬實,“真正的問題在於,美國和英國想讓和中興競爭的(本國)企業活下來”。報道稱,很多故事告訴讀者,中國科技就是剽竊美國的想法,然後以低廉的價格賣到西方國家,“這在過去可能是真的,但現在顯然不是了”。作者稱,她報道中國科技的多年經驗顯示,“中國企業正以和其他國家不平行的速度創新”,“有人説,西方的恐懼來源於嫉妒,他們不知道中國人在多麼努力地工作”。文章稱,中國企業習慣用長遠眼光看問題,美國下達禁售令後,中興通訊董事長殷一民在發給員工的內部信中説:“任何通往光明未來的道路都不是筆直的……經歷風雨後,我們會變得更加堅強。”

  據《華盛頓郵報》17日報道,美國已告訴世貿組織(WTO),同意就301徵稅措施與中國進行磋商。中國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嚴鵬程18日表示,對美國挑起的這次貿易摩擦,我們已經按照底線思維原則,做好了不同等級的應對預案和政策儲備。綜合評估分析,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經濟運作的影響有限、影響可控,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保持經濟平穩運作。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