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陸軍上將”鄧鏗:即有不虞,毀家在所不惜

2018-04-15 11:49: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位於廣州市越秀區的黃花崗和地處惠州市惠陽區的淡水老城,兩個相距近200公里的地方,卻因為一位中國近代史上的革命英烈,被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這位烈士就是辛亥元勳、一代名將鄧鏗。

  “現在每到清明、中秋等節日,都有不少人自發來到鄧鏗故居,或是惠州西湖岸邊的仲元亭,緬懷這位從家鄉走出的,為了民族復興而鞠躬盡瘁的先烈。”正在鄧鏗故居瞻仰的市民林錦成對記者説。鄧鏗故居位於惠陽淡水老城豬行東街51號。淡水鄧氏是當地的名門望族,鄧鏗之父又常年經商,因而故居佔地超過800平方米,頗具規模。工作人員介紹,鄧鏗故居曾因久經風霜而日漸破損,2017年6月,惠陽區對鄧鏗故居進行了修繕。在這所融合了客家圍屋、廣府建築以及西洋建築等多種元素的客家民居,人們可以通過實物展覽、現場復原等多種形式,了解到鄧鏗的生平業績。

  鄧鏗,又名鄧仲元,1886年出生於廣東梅縣,幼年即隨父行商于惠陽淡水,落戶於此。1905年,自惠陽崇雅書院肄業後,鄧鏗又考入了廣東將弁學堂,並在求學期間秘密加入了同盟會。1911年黃花崗起義前夕,清廷有所察覺,在廣州城搜捕革命黨人,時在廣州的鄧鏗就以其父設于小東門的廣豐米店署具保書,掩護革命黨人,並慷慨陳言:“即有不虞,毀家在所不惜”,盡顯革命豪氣。

  武昌起義後,鄧鏗秘密潛回了家鄉惠陽淡水,與陳炯明等人組織起當地武裝反抗清廷統治。1911年9月,在敵眾我寡的情勢之下,鄧鏗身先士卒,最終擊敗了守城清軍,光復了惠州,鄧鏗也因此而一戰成名。在隨後的護法運動中,鄧鏗追隨孫中山先生,擔任了援閩粵軍參謀長的職務,數月即攻克閩西20余縣。在1920年粵軍回師廣東後,鄧鏗出任了任廣州軍政府第一師師長兼總司令部參謀長,並積極支援孫中山先生北伐。不幸的是,鄧鏗于1922年3月,在廣州遭到兇徒刺殺,與世長辭,年僅36歲。

  鄧鏗去世後,孫中山以大總統名義下令追封他為陸軍上將,葬于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側,並親書其墓碣,一代名將最終與戰友們一起,長眠于自己曾經戰鬥過的地方。

  “鄧鏗雖然英年早逝,但從他親自參與組建並任師長的粵軍第一師中,走出了李濟深、葉挺、鄧演達、蔡廷鍇、薛岳等一眾名將。”惠陽區委黨史辦公室主任劉山鷹對記者説。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鄧鏗烈士的故里——惠州市惠陽區,已經由當初的市井小鎮,發展成為了一個全區GDP達48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突破1000億元的工業強區和活力新城。惠陽區交通四通八達,坐擁惠州平潭機場和廈深高鐵惠州南站,潮莞、深汕、惠大等6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實現鎮鎮通高速公路。“相信如果鄧仲元將軍能夠看到今天繁榮富強的祖國,以及鄉梓們的美好生活,也會深感欣慰的。”劉山鷹説。

  (本報記者 吳春燕 本報通訊員 肖國新)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