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習近平這樣描述40年改革開放的中國力量

2018-04-13 16:03:00
來源:學習中國
字號

  1978年,在鄧小平同志倡導下,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這部史詩充滿中國力量。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指出:“40年來,中國人民始終與時俱進、一往無前,充分顯示了中國力量。”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思想引領的強大力量。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説:“思想,就是推動自己和全人類的生活的力量。”沒有思想的解放,就沒有改革開放。回顧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每個重要關口,都是一次觀念突破和思想解放。1978年,鄧小平同志以非凡的膽識和科學的態度,引領解放思想,衝破各種阻力,他旗幟鮮明地支援“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衝破了“兩個凡是”的禁錮,從而打破改革的僵局;1992年,鄧小平同志積極倡導“不爭論”,排除“姓社姓資”的干擾。他在南方談話中指出,“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正是一次次思想大解放,成功掃除了改革開放道路上的一道道思想障礙,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斷獲得新的活力和動力,創造了我國長期經濟社會快速持續發展的大好局面。正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我國才能完成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狀態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變。實踐證明,沒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不會有改革的突破、開放的襟懷,就難以把改革開放事業不斷推向前進。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永無止境。”40年後的今天,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黨和國家的事業全面開創新局面,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取得了全方位的開創性成就,進行了深層次的根本性變革,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習近平指出:“中國人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現解放思想和改革開放相互激蕩、觀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充分顯示了思想引領的強大力量。”

  制度保障的強大力量。我國之所以能夠保持近40年的快速經濟增長,絕非偶然,而是具有深刻的理論與現實根源的。其中,確立一套適合中國國情、根植于中國文化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成功的關鍵。正如習近平所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本身具有強大的力量。它從中國實際出發,不斷自我革命、自我革新,破除了對社會主義教條認知和僵化束縛,充分體現了它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優越性。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從解放生産力到提出共同富裕,從司法體制改革到民生領域改革,從供給側改革到當前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40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自我完善、除舊立新,生動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巨大動能。習近平指出:“中國人民勇於自我革命、自我革新,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革除各方面體制弊端,充分顯示了制度保障的強大力量。”

  人民推動歷史前進的強大力量。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中國力量歸根結底是人民的力量。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説:“我們黨提出的各項重大任務,沒有一項不是依靠廣大人民的艱苦努力來完成的。”改革開放40年來,無論是改革開放初期衝破人民公社舊體制,創造“大包乾”的農民,還是頂著“走資本主義大帽子”創辦鄉鎮企業的農村幹部;無論是當下勇於實踐、克服重重困難的企業家,還是時下把網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的創業者們;無論是在科研崗位上兢兢業業作出成績的科學工作者,還是奮鬥在一線的大國工匠……他們都是改革開放的弄潮兒。是人民群眾釋放了改革開放的最大動能,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每一新生事物的出現、每一經驗的積累,無不來自億萬人民的實踐和智慧。習近平指出:“中國人民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空前高漲,充分顯示了13億多人民作為國家主人和真正英雄推動歷史前進的強大力量。”

  改革需要思想,開放需要能量,實現中國夢需要凝聚中國力量。習近平指出:“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記使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用十三億人的智慧和力量匯集起不可戰勝的磅薄力量。”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