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海南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完成"大氣十條"目標任務

2018-04-13 13:22:00
來源:中新網
字號

  中新網海口3月20日電 (周海燕)海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廳20日介紹,該省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已完成“大氣十條”目標任務。

  2017年是國務院《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大氣十條》)實施以來的第五年,也是“大氣十條”第一階段收官考核之年。為切實做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海南通過狠抓工業企業治理、機動車尾氣管控、城市揚塵控制、檳榔土法熏烤整治等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管理舉措,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

  據介紹,過去五年海南省連續五年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指標,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顆粒物(PM10)逐年下降,環境空氣品質各項指標持續處於全國領先水準。前不久,國家統計局網站發佈《2016年生態文明建設年度評價結果公報》,首次公佈了2016年度各省份綠色發展指數。其中,海南環境品質(含空氣品質)指數排名第1位。

  目前,該省環境空氣主要污染物指標均優於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可吸入顆粒物(PM10)四項指標達到國家一級標準,PM10年平均濃度實現四連降。

  海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廳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海南空氣品質總體優良,監測數據顯示,全省地級及以上城市(海口市和三亞市)PM10年平均濃度比2013年考核基數相比下降15.6%,超額完成年度改善目標,達到國家對海南省大氣污染防治考核的目標要求。

  海南積極淘汰落後和過剩産能,嚴格市場準入,以“多規合一”的要求強化安全、環保、能耗、品質、土地等指標約束作用,提高相關行業準入條件和門檻。據悉,海南2013年已提前完成全省落後産能的淘汰,共計淘汰煉鋼8萬噸、造紙5.65萬噸、水泥314萬噸,超額完成了國家下達的‘十二五’淘汰落後産能任務。在此基礎上積極化解過剩産能,2017年底按計劃化解500萬噸粉磨過剩産能。

  海南對重點行業脫硫、脫硝、除塵工程進行改造。目前所有燃煤電廠均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所有新型幹法水泥窯均實施低氮燃燒技術改造和脫硫、脫硝設施建設。

  海南高度重視黃標車淘汰工作,將其列入為民辦實事的工作內容之一。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海南累計共淘汰黃標車9.4萬餘輛,佔全省黃標車保有量9.8萬餘輛的96.15%,順利完成考核辦法實施細則中提出的“到2017年,各地區淘汰90%以上的黃標車”要求。

  檳榔産業是海南部分市縣農村的支柱産業。為從源頭上解決傳統檳榔熏烤土爐造成的大氣污染問題,海南推動檳榔産業轉型升級,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解決檳榔加工行業環境污染問題。截止目前,海南傳統檳榔熏烤土爐由原來的164383個減少到6000多個,拆除率達到96%。

  海南加快構建以清潔電力和天然氣為主體、可再生能源為補充的清潔能源體系;禁止新增煤電項目,分階段逐步淘汰現有燃煤機組。同時加大天然氣資源開發利用,加快電能、天然氣替代,鼓勵發展應用可再生能源。通過園區集中供熱、清潔能源替代改造等方式,全面淘汰分散燃煤小鍋爐,限期退出企業自備燃煤機組。

  海南建設完成“三位一體”的全省環境空氣品質監測網路。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建成63個環境空氣自動站,初步建成了覆蓋全省縣城以上城鎮、重點旅遊度假景區和重點工業園區的“三位一體”的環境空氣品質監測網路。(完)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