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華媒:博鰲論壇釋積極信號 中國給全球經濟“定心丸”

2018-04-12 15:5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4月12日電 4月10日,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題為《開放共創繁榮 創新引領未來》的主旨演講,受到輿論高度關注。華文媒體評論稱,中國領導人實打實的舉措和表態給世界吃了顆“定心丸”。中國主張的開放型經濟給世界經濟未來發展的方向提供了更好選擇,為經濟全球化注入更多信心。

  【開放自信 中國給世界一顆“定心丸”】

  4月10日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上,習近平宣佈了一系列擴大開放的新舉措,並再次向世界宣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習主席的發言,引起輿論廣泛關注和解讀,法國《歐洲時報》社論稱,中國領導人這番實打實的舉措和表態,贏得場上一片熱烈掌聲。這不僅是對正不斷抬頭的貿易保護主義的有力回擊,更向世界表明瞭中國捍衛自由貿易的信心與決心。

  社論指出,當今世界正在經歷新一輪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人類面臨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很多。開放還是封閉,前進還是後退,人類面臨著新的重大抉擇。中國主張的開放型經濟,給世界經濟未來發展的方向提供了更好選擇。

  香港《大公報》評論文章則表示,中國擴大開放的舉措,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給世界吃了顆“定心丸”。業界為之振奮,讚中國開放再升級利好全球。

  在博鰲論壇上,中國還對外界釋出了包括“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和“主動擴大進口”等4項加強開放力度的舉措。對此,臺灣《中國時報》文章認為,這展現了大陸的“戰略定力”,而戰略定力則是源於大陸改革開放40年累積的“戰略實力”所産生的“戰略自信”。

  【路越走越寬,朋友越來越多】

  菲律賓《世界日報》11日社論稱,中國將以改革開放40週年為契機,調整戰略,重新出發,大門越開越大,給予外商更加優厚的待遇。如果沒有自信,以鄰為壑,把對方看成洪水猛獸,能夠推出這一系列開放和開明的措施嗎?可以相信,在改革開放40年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礎上,通過擴大開放和採取一系列的開明政策,中國今後的道路將越走越寬,朋友越來越多。

  《歐洲時報》亦認為,改革開放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併為世界經濟帶來了諸多“紅利”。而今,中國對外開放再擴大、深化改革再出發,給了未來全球發展更多的想像空間。

  事實上,中國一直是全球化和改革開放的受益者和推動者。美國《僑報》10日刊發題為《只有更加開放 才能贏得未來》的社論稱,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開放主動性越來越強。

  如今,中國一直在努力推進更大範圍更具深度的開放。中共十九大明確提出了要“打破行政性壟斷”“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等開放舉措。在2018“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提出要全面放開一般製造業,擴大電信、醫療、教育、養老、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開放。這釋放出了中國開放步伐不停歇的信號。

  【提供中國方案 主場外交迎“開門紅”】

  博鰲論壇除聚焦經貿、開放等議題外,也是聚焦各國外交的一個窗口。《澳門日報》社論就指出,中國開啟今年主場外交,增強國際影響力。近年來,中國主場外交精彩不斷,2018年更是以四次主場外交作為重頭戲。博鰲亞洲論壇作為今年主場外交的首秀,格外惹人注目。

  社論認為,歷經多年的發展,博鰲亞洲論壇已成為中國主場外交的重要品牌,中國的一系列理念從這裡走出亞洲、走向世界。如今,中國的主場外交經驗更加豐富、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今年主場外交,隨著開幕主旨演講迎來“開門紅”。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的演講,給出了中國方案,會場響起陣陣熱烈掌聲,表達了與會嘉賓的共同心聲。

  菲律賓《世界日報》11日發表題為《博鰲亞洲論壇釋放多項積極信號》的社論亦認為,這是中國今年首次主場外事活動,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併發表講話,受到亞洲和世界政要、國際機構主管的高度重視。會場冠蓋雲集,勝友如雲。

  【回應國際關切 為經濟全球化注入信心】

  對於未來,《歐洲時報》認為,中國領導人用一項項具體舉措回應國際關切,也向世界展現了“改革開放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夠成功”的自信。可以預見,中國將促成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實現未來中國經濟高品質創新發展,開啟中國對外開放更為廣泛的全新局面,為經濟全球化注入更多信心。

  《世界日報》社論亦表示,充滿自信、富有擔當、信守承諾,這是國際社會對逐漸走向開放的中國的看法。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民收入大幅增加,綜合國力更加強盛,這説明,改革開放符合中國的國情和需要。未來的中國將會有更多積極作為,也能為全球經濟和發展提供參考。(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