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向改革要動力 向創新要活力

2018-04-10 09:50:00
來源:光明網
字號

  年會焦點

  向改革要動力 向創新要活力

  ——來自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的強勁聲音

  光明日報記者 張翼 曹元龍

  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博鰲,是最容易觸摸到改革開放脈動的地方。

  建設中的海南東環鐵路海口段(2010年攝)。新華社發

  記者在博鰲論壇官方新媒體服務區體驗VR直播。光明日報記者 楊雪丹攝

  新聞中心主服務台為與會記者提供諮詢服務。光明日報記者 郭紅松攝

  博鰲東嶼島與玉帶灘。新華社發

  博鰲亞洲論壇,讓世界聽到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強音: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我們將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2015年,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強調,“更加堅定地深化改革開放”。

  博鰲亞洲論壇,將見證改革開放春潮再起、揚帆遠航。今年適逢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習近平主席應邀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並將發表重要講話,對中國改革開放40年進行總結梳理,擘畫未來前進的方向。

  望海:過去與未來在這裡交匯

  “改革開放”是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最大的熱點。

  正對著博鰲亞洲論壇主會場大門,主題為“新時代新征程”的紀念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成就視覺展,讓人們在光影中走過40年。

  在博鰲,改革開放是外國嘉賓心中的中國與世界——美國萊納國際公司總裁克裏斯馬林在接受光明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過去幾十年的發展得益於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創造了中國龐大的市場,讓美國企業界獲益很多。可以説,改革開放對中美關係也是有益的。

  在博鰲,改革開放是中國學者放眼全球的思考——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顧學明説:“從某種意義上説,當前經濟全球化面臨挑戰,可能也需要世界範圍內的改革開放,中國40年來的實踐能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鑒。”

  改革開放不僅給中國帶來了劃時代的巨變,而且對世界産生了重大影響。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共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妨礙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360個重大改革方案、1500多項改革舉措出臺,使中國發展活力迸發。

  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透露,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的主旨演講將對中國改革開放偉大成就、重要經驗和啟示、世界意義和影響,以及在新的歷史當口中國將如何推動對外開放再擴大、深化改革再出發作出最權威的闡示。

  觀潮:中國改革開放再出發

  “外國友人和各界嘉賓想要感知了解新時代的中國政策方向,尋找自身發展機遇,此次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將是非常好的一扇窗口。”博鰲亞洲論壇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楊希雨表示。

  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主席強調,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我們要以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為契機,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

  5年來,中國的變革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的。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面臨許多新任務、新挑戰。

  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40年後,中國站在更高起點謀劃和推進改革。與40年前“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不同,今天中國的改革已進入水流湍急的深水區,要步入頂層設計引領的“升級版”。此次博鰲亞洲論壇上釋放的新的政策信號必將吸引世界目光。

  在4月9日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亞洲經濟預測”分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戴相龍表示,現在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沒有以前高了,但增長品質在提高。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在GDP增長的同時,環境改善、效益提升、收入增加,發展階段的變化使中國未來不會再單純追求速度,但也不是不要速度,而是要有品質的速度。“今後20年,甚至到本世紀中葉,亞洲仍將是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發展強勁。中國經濟要實現高品質增長,就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培育新動能,淘汰落後産能。”戴相龍説。

  “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只會越開越大。”

  “中國開放的力度將更大,惠及世界的程度會更深。”

  進入新時代,中國開啟進一步走向世界、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的新征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開放姿態擁抱世界,帶給世界更多信心。博鰲亞洲論壇將傳遞中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決心,將中國的聲音傳向世界。

  揚帆:創新為世界發展增添活力

  9日下午,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博雅軒。

  “歡迎參加博鰲亞洲論壇!”智慧問答機器人小i的歡迎語,吸引法國“橋”智庫主席喬爾呂埃駐足互動:“小i你好,很高興認識你。”一問,一答,呂埃對中國的科技發展成就讚嘆不已。他對記者表示,中國科技創新能力進步飛快,對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好的助力作用。

  創新,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翻開本屆博鰲亞洲論壇的會議日程表,創新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熱門議題。“未來的交通”“未來的生産”“未來的通信”“數字經濟:智慧的價值”“新一輪技術革命”等分論壇異彩紛呈。

  未來的交通什麼樣?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認為,未來交通實際上是效率的提高,無論是汽車還是鐵路,無論是航空還是太空的出行,對於用戶來説就是出行半徑的提高。今天所有的技術政策和創業動作都是在為此作出努力。中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化龍補充道,除了高效,未來的交通還應該包括綠色、智慧、和諧,這些是未來交通軌道的努力方向。

  未來的生産中,機器與人如何共生?惠普公司亞太區總裁理查德埃德蒙森貝利表示,創新來自人類,而不是一些電腦,未來有一些工作崗位會被機器取代,但是這樣的變化需要時間,而且大家都有機會接受相應的教育和培訓。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表示,無論在什麼樣的時代,人是最偉大的。沒有拼搏不可能成長,所以挑戰是我們永恒的話題。

  當然,創新是全面的創新。與會代表認為,全面創新不僅意味著科技創新,也意味著體制機制創新。只有全面創新,才能真正激發出不竭動力。

  巴基斯坦總理阿巴西表示,亞洲各國近年來在經濟、貿易、技術、能源等領域不斷融合,更需要開放和包容的理念指導。亞洲憑藉改革、開放與創新創造了多個經濟奇跡,成為全球最具發展活力的地區,未來更需向改革、開放、創新要動力和活力。

  博鰲速覽

  中國正進一步走向世界、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博鰲亞洲論壇將傳遞中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決心,將中國的聲音傳向世界。

  亞洲媒體高峰會議于4月9日舉行。來自亞洲40個國家的140余位主流媒體負責人,以及亞洲文化學者和有關方面代表300多人出席開幕式。

  (光明日報海南博鰲4月9日電)

  《光明日報》( 2018年04月10日 05版)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