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三評雄安之二:新征程,擼起袖子幹起來

2018-04-02 13:22: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編者按】:2017年4月1日,中央宣佈設立雄安新區,如今的雄安設立整整一週年。環顧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像當今中國這樣,以一種説到做到、只爭朝夕的氣概全面推進改革進程,而雄安正是中國改革的一個窗口。人民網推出知名品牌欄目:三評雄安,敬請關注。 

  雄安新區規劃出臺後,如何把藍圖變成現實?如何才能幹出個樣子?是雄安建設者必須回答的“時代之問”。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的崛起離不開人民的奮鬥。深圳掀開改革開放的序幕,萬千創業者加入市場經濟大潮,以“開拓創新、誠信守法、務實高效、團結奉獻”的深圳精神,實現了從小漁村到大都市的跨域。設立雄安新區,是推進京津冀協調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關係到中國發展未來的版圖。面對這樣一個國家大事,既要有實現目標的堅定信心,也要做好攻堅克難的思想準備。要知道,城市建設的征程,絕不是敲鑼打鼓、輕輕鬆鬆就能實現,需要瞄準突出問題各個擊破,也需要鉚定時間節點步步為營,更需要放眼長遠凝心聚力,在建設好、發展好雄安的過程中,再幹出一個“雄安精神”。

  “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幹好工作”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賀詞中的諄諄告誡,也是建設雄安新區的必由之路。發展基礎薄弱、人才資金短缺等實際情況,考驗著規劃和執行者的工作作風,也檢驗著一座城市發展的“成色”。“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昔日的黃浦江東畔還是一片荒地,僅僅十多年,拔地而起的高樓見證了“浦東速度”和“浦東奇跡”,這背後浸染著數十萬建設者的汗水,凝聚著日復一日的堅持。建設雄安新區,同樣也需要發揚釘釘子的實幹精神。

  創新是一個國家發展的不竭源泉,同樣也是城市建設的強大動力。從“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要求標定雄安的時代高度,到七大重點任務、四大目標勾勒新區發展藍圖,再到“決不搞土地財政、一定考慮百姓的長遠利益、決不搞形象工程”的三原則見證變革決心,雄安新區的建設與以往任何一個地方都不同。應當看到,雄安新區的建設既存在城市發展中的共性問題,也面臨獨特的挑戰。改變土地財政慣性思維,破除城市發展通病,既需要用體制機制創新激發城市發展活力,也需要以工作方法創新破解各類難題,還需要用發展思路創新來培育新動能。唯有如此,才能讓雄安的發展推進向前。

  進一步來説,城市本質上是為了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城市發展同樣需要激發億萬人民的創造偉力,這既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的要求,也是推動雄安新區建設的根本保障。改革開放初期,我們在小崗村的家庭聯産承包制探索中看到群眾自發精神,過去5年多,我們在大眾創業的浪潮中感受到年輕人的創造活力,不論是地區建設,還是脫貧攻堅,國家的繁榮來自於人民創造力發揮,事業發展同樣離不開人民的努力。

  世界關注雄安,看好雄安,還在於中國一張圖紙幹到底的改革精神。40年來,從深圳到浦東再到雄安,一個個時代生動故事的背後,是中國幾十年如一日不斷深化改革的魄力。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全面深化改革,敢於涉深水、啃硬骨頭,更是令世界印象深刻。“幹”字上邊的一橫是頂層設計,下邊一橫是中層擔當,一豎則是落實精神、一竿子插到底的拼搏決心。頂層藍圖已然繪就,雄安人,擼起袖子加油幹吧!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