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踏歌前行,為世界發展帶來更大“中國機遇”

2018-03-31 13:09: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北京3月30日電 題:踏歌前行,為世界發展帶來更大“中國機遇”

  新華社記者劉華、姜琳、孫奕、康淼

  東方風來,策馬揚鞭。

  2018年春天的盛會,向世界傳遞出中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謀求共贏的重大信號,展現了新時代中國發展的新氣象、新作為、新前景。奮進的中國繼續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將自身發展同各國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為中國和世界攜手合作、共同繁榮帶來更大機遇。

  走高品質發展之路——加快轉型的中國為世界經濟注入更強勁持久動力

  全國兩會剛剛閉幕,湖北潛江“蝦稻共作”基地的小龍蝦就已搶早上市。

  很多人可能都想不到,潛江小龍蝦及其製品除了供應國內市場,還行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額達3億美元。

  “生態養殖”“網際網路+”“小龍蝦交易中心”……小小的小龍蝦産業,將中國與世界連接起來,背後折射的是中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新實踐。

  “我國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變化,居民消費加快升級,創新進入活躍期,如果思維方式還停留在過去的老套路上,不僅難有出路,還會坐失良機。”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強調“紮實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為中國經濟的長遠未來指明方向。

  全國人大代表、潛江市市長龔定榮説,潛江目前正加緊籌建全球首個蝦稻大數據中心,將把蝦稻産業與網際網路、大數據有機結合,通過數據採集與匯總、價格監控等手段,快速掌握市場趨勢,進而培育新業態、新動能、新模式。

  從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重要論斷,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目標定在6.5%,注重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的政策導向更加鮮明。

  推動實現高品質發展,裝上創新引擎的中國經濟必將迸發更大活力,為世界創造更多“新供給”——

  “科技創新是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的戰略支撐”“中國如果不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新舊動能不能順利轉換,就不能真正強大起來”……“創新”成為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的“關鍵詞”,正在引領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

  3月24日,波蘭首家“小米之家”在西南部城市克拉科夫開門營業,這家由小米科技授權經銷的實體店開業當日即吸引數以百計的“米粉”到場購物。“品質是製造的硬實力,設計就是製造的軟實力,兩者缺一不可。”全國人大代表、小米科技董事長兼CEO雷軍認為,對創新尤其是設計的高度重視,是小米走向成功的密碼之一,也是“中國製造”實現品質革命不可或缺的要素。

  從駛向各國街頭的共用單車,到馳騁國際市場的高鐵列車;從風靡海外的無人機,到訂單紛至遝來的大飛機……通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國不斷書寫著成功故事的新篇章,在實現自身生産生活方式變革的同時,正為世界創造更多新供給,帶來更多新紅利。瑞士金融和經濟網刊文説,中國正成為“創新之龍”。

  推動實現高品質發展,協調均衡的中國經濟必將釋放更大潛力,為各國對華投資出口提供廣闊市場——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紮實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提高新型城鎮化品質”……積極破解不平衡不充分難題,政府工作報告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拿出一系列切中要害的“施工方案”。

  當前,中國城鎮化率已增至58.5%,但仍遠低於發達國家近80%的平均水準;今年還將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

  差距也是潛力,挖掘潛力就能釋放新的動力。

  3月24日,剛在北京參加完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拉薩市市長果果就前往拉薩高新區和頓珠金融産業園區查看園區建設進展情況。他説,進一步推動協調平衡發展,必將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開拓新的巨大空間,也為外國企業來華提供廣闊投資空間。

  推動實現高品質發展,結構優化的中國經濟正迎來更持久有效的增長動力,作為世界經濟主引擎的地位愈發凸顯——

  “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就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等提出了明確要求。

  當前,中國經濟增長實現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轉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同拉動,由主要依靠第二産業帶動轉向依靠三次産業共同帶動。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佔斌説,中國已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消費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深刻影響著世界經濟增長格局,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動力和空間。

[責任編輯:楊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