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理想之光不滅,信念之光不滅

2018-03-27 09:48: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2017年9月25日清晨,在為民族地區幹部授課的出差途中,53歲的人民科學家鐘揚遭遇車禍離世。遺體告別會上,鐘揚80多歲的父親對治喪小組提出了家屬唯一的要求:“只希望在悼詞裏寫上,‘鐘揚是一名優秀的中國共産黨員。’”

  做一名優秀的共産黨員,是父親對鐘揚的要求,也是鐘揚恪守一生的人生信念。在這個信念下,他從事植物學和生物資訊學研究和教學工作30餘年,學術援藏16年,在雪域高原跋涉50多萬公里,收集上千種植物的4000多萬顆種子,填補了世界種質資源庫沒有西藏種子的空白,幫助和推動了西藏大學的植物學專業從“三個沒有”到創造一個又一個“第一”;在這個信念下,他的足跡遍佈西藏最偏遠、最艱苦、最荒蕪的地區,經歷過無數次生死一瞬,只因為“只要國家需要、人類需要,再艱苦的科研也要去做”;在這個信念下,他淡泊名利,33歲已是一名副局級幹部,卻放棄所有職級待遇來到復旦大學做一名普通教授,29元錢的牛仔褲一穿多年。

  在鐘揚的身上,共産黨員“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與中國知識分子“使中國日趨文明富強之境”的使命感得到了有機的統一。鐘揚的一生,是追夢的一生,是拼搏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鐘揚用生命在祖國的廣袤大地上寫就了最質樸、最絢爛的時代故事。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陳香美所理解的鐘揚:“他是真正愛國的,愛她的每一寸土地,正是這種至誠熱愛,讓他不畏艱險。”這個評價是中肯、恰如其分的。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指出,我們黨已經走過了95年的歷程,但我們要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産黨人的奮鬥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這一份赤子之心,在革命時期是“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堅貞,是“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的執著;這一份赤子之心,在現代化建設時期,轉化為“人活在世上就是要做事,做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為社會做事,為時代做事,就是最大的意義”。

  理想之光不滅,信念之光不滅。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共産黨員前赴後繼、不忘初心,中國共産黨才能從最初主義紛呈、政黨林立的局面中脫穎而出,成為世界第一大政黨,進而改寫了中國的歷史;也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共産黨員牢記使命、永遠奮鬥,中國共産黨才能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為了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準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共産黨人腳踏實地努力著,奮鬥著,創造著。

  (作者:張焱)

  《光明日報》( 2018年03月27日 10版)返回光明網首頁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