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聚焦習近平總書記“下團組”系列之十五】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

2018-03-16 13:15:00
來源:人民論壇網
字號

  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講話】 

  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守衛祖國邊疆、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3月5日,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專家點評】 

  史為磊(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中國共産黨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準,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全體黨員幹部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不斷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

  自覺踐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的承諾 

  【習近平總書記講話】 

  守公德,就是要強化宗旨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恪守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理念,自覺踐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的承諾,做到心底無私天地寬。

  ——3月10日,在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專家點評】 

  何星亮(國務院參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要把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貫穿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之中。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正如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的,全黨同志一定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應通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通過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和共用發展,大力提升發展品質,不斷消除地區差距、收入差距、城鄉差距,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讓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 

  【習近平總書記講話】 

  要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要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把資源、服務、管理放到基層,把基層治理同基層黨建結合起來,拓展外來人口參與社會治理途徑和方式,加快形成社會治理人人參與、人人盡責的良好局面。

  ——3月7日,在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專家點評】 

  李培林(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對社會治理提出新問題、新挑戰。隨著基本物質生活需要得到滿足,人們對生活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我國社會治理形勢的新變化以及出現的新問題、新挑戰,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黨的十九大的部署和要求,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把社會治理的新任務、新要求、新舉措落實到具體工作中,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新華社、人民論壇網 資料整理:趙光菊、孫易恒)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