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夢踐行者】“魔法師”劉若鵬讓“隱身衣”夢想成真

2018-03-14 11:17:00
來源:大洋網
字號

  大洋網訊 也許風靡一時的動畫片《超能陸戰隊》中主人公發明的微型機器人曾讓您大呼神奇,也許小説《哈利波特》中那件隱身斗篷讓您印象深刻,也許烏賊和變色龍瞬間變色的本領讓您匪夷所思……事實上,借助一種被稱為“超材料”的東西,全球的材料學家和物理科學家們正在將上述聽起來十分“科幻”的東西變為現實。這種超材料的新奇之處在於,通過複雜的人工手段對物質原子、分子施加影響來改變材料的力學性質。這種超材料被科學家譽為“由材料組成的‘材料’”。

  有人説,劉若鵬的創業經歷如同魔法師表演的一場超材料大秀,令觀者大開眼界:從2010年攜帶超材料技術回國,早期在實驗室中“搗鼓”創新産品,到如今佈局超材料産業鏈;從早期借錢回國創業,到如今旗下三家上市公司……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長劉若鵬和他的小夥伴,在經歷了成長的陣痛後,如今正在踐行著“能改變世界的創新”的中國夢,改寫著世界超材料産業的格局。

  成長:28歲成為史上最年輕的北戴河“休假專家”

  與從容淡定、親和謙遜的個性形成反差,光啟創始人劉若鵬的創新創業故事極富新銳與顛覆感:學生時代發明“隱身衣”、研發“可穿戴飛行包”……35歲的劉若鵬在早期的創業就已精準擊中行業“痛點”,甚至提前瞄準了幾年後的潮流與趨勢。

  劉若鵬正被創業和産業界不斷確證的創新創業經歷,始於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在大二下半年,劉若鵬走進了超材料的世界。那時候,人們對這個領域還非常陌生,有人甚至認為它是一種“偽科學”。可劉若鵬卻認定,這是一個具有無限可能性的領域。赴美讀博期間,他的導師正是該領域大名鼎鼎的大衛史密斯。2010年,劉若鵬與四位留學好友拿著湊來的20萬元,在深圳創立了光啟科技。

  回顧劉若鵬30多年的成長經歷,用“神奇”二字概括並不為過。

  1983年,劉若鵬出生在西安一個普通家庭。“9歲那年,我隨父母一同來到了深圳,之後便一直生活在深圳。”劉若鵬的學習生涯,可謂一帆風順。中學就讀于深圳最好的中學深圳中學。2002年,因成績優異,直接保送至浙江大學混合班。本科畢業後,劉若鵬獲得杜克大學電子與電腦工程系的全額獎學金,獲得赴美碩博連讀的機會。他僅用三年多,就獲得了博士學位。

  25歲時,劉若鵬便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世界頂尖期刊——美國《科學》雜誌發表基於超材料技術的“隱形衣”,可以有效引導微波“轉向”,從而防止物體被發現的論文,這一成果在中國乃至世界都引起了轟動;28歲那年,劉若鵬受國務院邀請赴北戴河休假,成為史上最年輕的“休假專家”……

  8年來,從五人的創業團隊,發展到遍佈全球、擁有2000多名員工的創新集團。劉若鵬一面收穫著鮮花和掌聲,一面也陷入了質疑聲中。當被記者問及“創業期間是否遇到困難”時,劉若鵬説,把一個新的科學轉化成生産力,這中間需要很多磨合,涉及不同領域不同技術的研究、整合、融合,還涉及企業的經營,整個市場的發展以及整個産業鏈上的推動,所以一直都有不同的臺階要邁過去。“由於這些挑戰難度太大,我們發現每天好像都需要上幾個‘臺階’,後來甚至可以形容是‘鋼絲擰成的樓梯形狀的天梯’。實話實説,説到有什麼困難,我心裏早已麻木了。”

  顛覆:超材料科技的一場工業革命

  在光啟在成長過程中,推出過很多産品,除了最初讓其聲名大噪的“隱身衣”外,不少産品受到非議,這些非議大多聚焦在過於超前的概念與面世産品存在差距上。2012年到2013年間,光啟在商業化方面,經歷了巨大的挫折。“當時産業化的方向和商業結構、商業模式,包括産品的選擇都在嘗試中發現了問題。”

  在之後的一次內部會議上,光啟的創建團隊決定調整方向,對産業模式和市場定位都進行了重新規劃。光啟意識到,需要將超材料的核心技術,在應用中盡可能地發展起來,使産品方案、形態,更加符合用戶的需求。

  在經歷了“技術上巨大的成功和市場上非常失敗”後,劉若鵬理清了顛覆式創新的“公式”,他認為,顛覆式創新公司在全球都是稀缺的,並且它們的發展規律與創新模式和傳統成熟領域的發展區別巨大。“要用顛覆式的創新,做出真真實實有革命性的産品,還要受到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可,難度極大。因為在顛覆式創新里面,商業模式和科技創新産品的關係是雞跟蛋同時産生,我們要解決的,既是一個商業創新的問題,也是一個科技産品創新的問題。”

  2006年前往美國深造,2010年創建深圳光啟創新技術有限公司,立足超材料研發,劉若鵬帶領光啟以4000多件的專利優勢,佔據了世界該領域過去10年專利申請總量的86%。“光啟的成功,比的是原創。”劉若鵬深有感觸地説,初步搭建起核心專利池,讓中國在超材料領域擁有了絕對的技術優勢。此外,光啟還組建了全國唯一的超材料電磁調製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已建和在建的重點實驗室遍佈十幾個省、市。

  “人類跟其他物種進化的很大區別在於,我們是通過智力活動在體外進化。技術本身沒有錯,要看誰用、怎麼用”。劉若鵬這樣描述心中的未來之城:深度空間、機器自覺和終極互聯是未來之城三個特徵。深度空間,指的是人類對多維空間的深度開發與利用;機器自覺,指的是一切的硬體裝備都會被賦予靈魂;終極互聯,則會把所有的地區的資訊、物流等都連接在一起。光啟測試和推出的産品在這三大方向上均有涉及,能夠相互對接合作。如太陽方舟可在3000米左右的高度實現物流運送;馬丁飛行包可高度智慧化飛行,類似地面上的無人汽車;懸浮站、雲端號、旅行者號在不同的高度可實現不同範圍和精度的高空監測;超級WiFi可覆蓋一整座城市。

  夢想:

  創新與夢想是對雙胞胎

  打開光啟官網上,在“光啟,改變世界的創新”這句話的下面,相伴而現的是“太空旅行不是夢”“你就是未來的創新者”等語句。

  夢想被劉若鵬列為光啟員工一個必備的素質,而在劉若鵬的腦海中,也一直潛藏著一個“夢想國”,“只要心存夢想,就能改變世界。”而光啟之命名,即與劉若鵬的夢想有關——以中國著名科學家徐光啟命名,立志為中華科技復興而努力。在劉若鵬的理解裏,夢想與創新永遠是一對雙胞胎,創新源於夢想,夢想推動創新。他總結出源頭創新的三部曲:憑藉對科技創新的理解,看到美好的未來;通過智慧與力量,將美好的未來帶到人們面前;將夢想更廣泛地分享給大家。

  光啟創業團隊是廣東省首批引進的海外創新團隊,是深圳市“孔雀計劃”團隊。為了幫光啟解決發展中遇到的難題,政府甚至成立了專項協調小組。“創新驅動發展成果豐碩,是過去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的突出亮點之一,光啟作為新型研究機構,本身就是中國創新發展的産物。”他説,改革發展的一切成就都是幹出來的,創新創業同樣如此。

  “國家的發展有根本性的變化,尤其是在推動改革、深化改革等方面”,劉若鵬説,“身處時代洪流中,我們都切身體會到這種巨大的、根本性的變革。2010年我和創業夥伴回國創辦光啟,趕上了這一變革所帶來的大機遇,才能在前沿科技領域開展源頭創新,並實現跨代發展。”

  談及自己心裏最初的夢想,他用簡單的一句話進行了描述:“我只希望自己能夠成為眾多對人類科技做出貢獻的人物中的一員。”如果將其夢想具體化,用劉若鵬的話説,便是以超材料改變世界。光啟作為一家創新型企業,未來將結合國家的發展戰略和佈局,堅持創新科技源頭髮展,繼續努力推動前沿科技、新興技術轉變為生産力,推動整個産業變革的發生。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