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大使痛斥蒂勒森“睜眼説瞎話”,結果蒂勒森下崗了

2018-03-14 09:38: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駐南非特派記者 李志偉】“美國人在非洲抹黑中國,顯然選錯了地點,找錯了話題,打錯了目標。”中國駐南非大使林松添12日在約翰內斯堡舉行記者會,對美國國務卿蒂勒森(美國總統特朗普13日晚宣佈解除蒂勒森職務——編者注)近日聲稱中國在非洲製造債務危機、助長腐敗等言論進行有力駁斥。林松添表示,美國擔心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是“別有用心”。

  參加這場記者會的有南非國家廣播電視臺、非洲通訊社、《星報》等30多家媒體代表。林松添表示,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好不好,只有非洲人民説了算。美國擔心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事實上別有用心。他們希望的是,非洲保持貧困和分化,永遠受制於人。他們擔心的是,非洲在中國幫助下實現了經濟上獨立,政治上就不再對他們“言聽計從”。非洲人民很清楚,非洲經濟不獨立,政治上永遠受制於人。只有實現自主可持續發展,非洲才能擺脫外部干涉,才能對指手畫腳的人大聲“説不”。

  林松添表示,美國人指責中國製造債務危機實際上是在為自己開脫。非洲國家在實現自主可持續發展道路上面臨基礎設施滯後、人才不足、資金短缺三大問題,急需國際社會大量投融資支援,誰幫助非洲破解這三大發展瓶頸,誰就是非洲實現發展真正的合作夥伴。中國已成為非洲主要投資者,不僅關心非洲可能産生的債務問題,而且關注中國資金安全,嚴格審核每一個投融資項目的經濟社會效益可行性,確保項目效益和借貸方的償債能力。中國大使強調,只管放貸,不求償還和合理利潤回報,任何金融機構都將面臨破産。中國也不例外。美國人口頭上擔心非洲債務危機,卻不願拿出足夠的資金幫助非洲發展,實質上是擔心非洲在中國幫助下實現經濟獨立,進而擺脫外部干涉。“我們期待美國朋友能像中國一樣,拿出應有的資金,真心誠意支援非洲實現自主可持續發展。”

  針對美國稱中國掠奪資源、剝削非洲人民,林松添説,這完全是“睜眼説瞎話”“不拿鏡子照自己”。對非洲而言,中國是“新來者”。非洲石油、礦藏資源早已被開發,且絕大多數都被西方公司控制和壟斷。林松添以尼日利亞和查德為例,指出西方從非洲低價抽取大量原油,再以高昂價格將成品油賣回非洲,“這就是西方對非洲的歷史和現實的不公”。而中國在查德修建唯一的煉油廠,開採的原油全部在當地提煉,幫助查德實現國家能源安全。“到底誰在掠奪非洲資源?誰在剝削非洲人民?有基本智商的人都會明辨是非。”林松添説。

  就美國聲稱中國利用非洲搞腐敗,林松添認為,這是他們企圖混淆是非,嚇阻中非互利合作。他強調,中國對非洲發展援助資金沒有發達國家那麼多,卻在非洲建設大量看得見、摸得著、實實在在惠及民生的項目。而一些國家打著“援助非洲”的旗號,從本國納稅人手裏拿到遠比中國多的錢,卻沒有建成讓非洲人民看得見的項目,對非洲“只承諾、不兌現”。

  中國駐南非大使以多家中國在南在非投資項目等鮮活事例嚴正駁斥了美方散佈中國在非投資“無用論”。他説,充分發揮當地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創造就業,是中國對非投資的必然選擇。中國政府鼓勵企業到非洲投資,就是要充分發揮當地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實現中非産業發展對接,助力非洲實現自主可持續發展。有基本智商的人都會明白,投資者當然會優先利用當地廉價的勞動力,而不會把本國昂貴的勞動力帶到非洲來。

  “別忘了,非洲需要的是資金支援和有效行動,而不是説教。別忘了,非洲已有足夠的成熟和智慧辨別誰才是真正的合作夥伴。千萬別再自找難堪。”林松添在記者會最後提醒美國。

  非洲通訊社12日報道説,“中國大使措辭強硬,毫不留情地反擊美國言論”。泛非通訊社旗下網站AllAfrica總結蒂勒森12日結束的非洲之行時説,當中國願意大筆投資非洲時,美國沒有做到同樣的程度。

  12日舉行記者會前,中國駐南非大使館邀請中非媒體實地採訪約翰內斯堡非洲商貿中心和伊力達毛毯廠兩個中企投資的項目,它們分別為當地提供2300個和600個就業崗位。非洲商貿集團董事長徐長斌説,非洲商貿中心有420戶商家,是約堡最大的中國商城。“許多剛開始在商城做生意的中國商人,如今也在南非投資建廠,生産傢具、毛毯等産品。另外還有許多人起初只是進口中國商品,現在已將南非的葡萄酒、水果等産品出口到中國。”徐長斌説。

  凱索在非洲商貿中心擁有兩家店舖,經營服裝與假發生意。她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我們所有産品都是從中國進口的,我一個月去中國兩次。由於中國和南非之間的貿易發展迅速,很多當地人對中國更加了解,在社交媒體上,大家都知道中國在幫助非洲,投資非洲。”凱索表示,中國為非洲老百姓提供可以消費得起的優質産品,商品種類也在日益豐富。“每次在中國看到好産品,我都想引進到非洲。”

  “這是我人生的更高臺階。”伊力達毛毯廠管理人員喬伊斯對《環球時報》記者説:“以前我失業了,現在成為管理人員,進行團隊建設、制訂生産計劃等工作,讓我得到了成長。這些工作現在都由南非人承擔,相關管理技術也轉移到當地。”喬伊斯是一名要撫養兩個孩子的單親媽媽,對她而言,中資工廠的興建改變了她和很多人的生活。

[責任編輯:張曉靜]